第474章熊熊火焰
後頭有許多學子大聲答道:“舍身取義!
”
他們多數都還很年輕,是國子監這兩年在雷州新招收的學子。
也可以說,是宋朝的預備官員。
他們或許因為寒窗苦讀而疏于鍛煉,手無縛雞之力,但此時卻是個個義憤填膺,臉上充斥視死如歸之色。
這些讀書人到底和尋常百姓還是有些不同的。
雖然未必敢真正和元軍厮殺,但總不至于惶惶出城。
呐喊聲在街道上穿過。
這多少将許多城内百姓的皿性激發出來。
他們想到這些年來宋朝廷在雷州的作為,想到他們在雷州這幾年過的日子是多麼安穩。
“他娘的,老子不跑了!
”
有正向着城外跑去的百姓好似突然頓悟般,又帶着家小折身往家裡跑去。
還有弄不清情況,卻是皿性勃發的百姓更是操着鋤頭、菜刀沖出來,“跟元賊拼了!
”
有時候,人性的力量真的難以估量。
這就如兩軍厮殺,若是衆志成城,或許戰至最後一人,也仍會死戰不退。
而若是軍心渙散,大概有人選擇逃跑以後,便很快會兵敗如山倒。
國子監千餘學子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他們此時的豪情是無比壯闊的,感染無數軍民。
他們的嘶吼聲,好似将一個個原本茫然的百姓都喚醒了。
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出城,重新跑回到家裡,然後端着水盆便跑到失火的地方去幫忙救火。
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元朝綠林營的高手登時有些無所遁形起來。
他們往往跑到哪裡,被人瞧見,便立刻會被人蜂擁而上。
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雖然有不少百姓死在他們手下,但這些高手中,也愣是有人被百姓們活活打死。
城内原本蔓延開去的大火,有逐漸被控制住的趨勢。
這大火,焚燒着海康縣城内的民宅,但好似,也将百姓們心中的皿性點燃起來。
百姓們心中因為平淡生活而逐漸被淡忘的,對元賊的怨怒,再度湧上他們的心頭。
雖然仍舊有人惶惶出城而去,但那,隻是極少數。
越來越多的百姓持着菜刀、鋤頭、扁擔等跑上街頭,甚至有許多人湧到了城門口去。
張珏見到這幕,熱淚盈眶。
他好似再度回到重慶府被圍的那段時間,在那裡,百姓們同樣是如此,衆志成城地頑強抵抗元軍。
蘇劉義也是怔住。
他恍惚間明白皇上為何對百姓那般看重了。
原來,這就是百姓的力量。
或許很多貴族也有這樣的皿性,但相對于廣大百姓們來說,貴族們的力量此刻無疑顯得很是微弱。
若是天下百姓盡皆如此,何愁國不能複?
張珏讓蘇劉義布置軍卒,跑到百姓們前面,苦口婆心勸着他們回去。
打仗,是軍人的事。
在海康縣未全破之前,他絕不願看到這些百姓死在元軍屠刀之下。
此時他心中隻想着,縱是身死,也要守住這海康縣城。
城外,夜空中。
任偉率着飛天軍這時已經接近元軍軍營上空。
而此時,在他們下頭,官道上,卻是可以看到元軍火把綿延,正有大軍向着海康縣而去。
元軍不出意料的還有後手。
任偉不知道張弘範、李恒兩人有沒有離開軍營,遲疑過後,還是決定先牽制住這些元軍再說。
他不清楚現在縣城内已是什麼局面,蘇劉義、張珏兩位副軍機令有沒有将情況穩定下來。
若是城内還如他出城時那樣紛亂,那這數萬元軍,極可能對海康縣造成滅頂之災。
這樣的情況,顯然還是為張珏、蘇劉義争取時間更為重要。
就這樣,在無數元軍士卒的提心吊膽中,任偉率着飛天軍還是飛到了他們的頭上。
顆顆轟天雷往下落去。
在這樣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色中,轟天雷顯然更為難以防備。
誰也看不到轟天雷到底要落在哪裡。
官道上炸起許多火光。
元軍原本綿延的火把登時顯得有些慌亂起來。
而張弘範、李恒兩人,現在俨然就在這大軍前頭。
兩人俱是身披甲胄,滿臉肅然。
隻是,李恒那肥胖的身軀罩着甲胄,怎麼看都有幾分喜感。
他座下戰馬哼哧哼哧喘着粗氣,也算是倒了皿黴了。
見到宋軍飛天軍往他們軍伍中扔雷,兩人都是面色難看,卻也隻得大喊:“繼續進軍!
繼續進軍!
”
兩人竭力想要壓制住軍中的慌亂。
傳令兵還有将領們将他們的命令聲聲傳達下去。
這的确讓軍心稍穩,扛過最初的慌亂。
但是,元軍士卒卻仍舊免不得被轟天雷轟炸的份。
熱氣球在這個年代可以算是BUG了。
若是宋朝能有數萬熱氣球,莫說打敗元朝,收複國土,怕是統治全世界都不在話下。
隻可惜,以這個年代的工藝,制熱氣球的速度實在太慢。
這讓得飛天軍在短時間内無法成大氣候。
隻不多時,官道上已是倒下不少元軍屍首。
飛天軍所攜帶的數千顆轟天雷在短短的時間内全部抛到下面,場面可謂震撼。
當任偉率着飛天軍折返海康時,張弘範、李恒兩人軍中折損的将士怕是已經有兩萬之多。
但兩人還是率軍軍隊繼續往海康而去。
因為即便是大軍損失慘重,他們相較于城内宋軍兵力,仍是占據着極大優勢。
隻要能破海康縣城,那這些陣亡的将士,就可以說是死得其所。
而他們,對忽必烈也能有個交代。
如此僅僅過去十餘分鐘時間,元軍鐵騎便已殺到海康縣城外。
步卒距離海康縣城也不過僅僅剩下數裡。
任偉回到海康縣城還沒有來得及再率着飛天軍上天,城外元軍就已是向海康縣城發起沖擊。
兩萬餘鐵騎如潮水般,很快殺到城牆外。
而城頭上宋軍的防守,還并未完全鋪展開來。
火力沒能全部傾瀉下去。
投炮車對沖鋒速度極快的元軍鐵騎打擊亦是有限。
有宋軍士卒往城下不斷傾倒火油,再度讓得城下火光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