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州折家。
折可求将折家的重要人員全都召集到一起。
現在,折克禧、折可同、折可緻、折可久、折可規、折可通、折彥文、折彥适、折彥若、折彥顔、折彥野、折知常、折知剛以及曆史上本該已經死了的折可存,全都在祠堂中。
等人全都到齊了以後,折可求将一封信先交給折克禧,然後說道:“此信是折苗苗所寫,信的大概意思是,她在宮中過得很好,中主很喜歡她,将她升為充媛,賞給她很多珍寶、八個宮女,她還說,中主從外面運來了上千萬石糧食,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救濟百姓,大中收複之地的秩序基本上全都已經恢複,中原百姓很愛戴中主和大中,另外,中主準備一舉收複河北、河東、燕雲,希望咱們折家能為中主所用,再有,她跟中主說,咱們折家有不少女兵,中主希望咱們折家能将折美鳳、折美鸾、折月秀、折月茹、折月芝、折月美以及一都女兵送進宮裡給他充當侍衛。
”
折克禧看過信以後,道:“字這麼醜,應該是苗苗那丫頭寫的。
”,然後将信傳給折可存。
折可求又道:“大宋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被中主納入後宮之中,苗苗被中主納了,也很正常,所以,此信應該是真的。
”
折可存看過信之後,有些有氣無力的說道:“此信其實無需鑒别,不管它是真還是假,它能起到的,也隻是一個聯系的作用,關鍵應在帶來此信之人身上,他那裡必有中主招攬我折氏的條件。
”
去年金軍敗盟南下,雁門索援,折可存受命駐兵崞縣。
後來,崞縣城陷,折可存被俘,押往應州。
金人數勸,折可存皆不降。
不久前,趁着看守松懈,折可存從金營逃了出來,然後逃進大山之中。
金軍本來搜山捉拿折可存的,可是後來,中金開戰,金軍一敗再敗,以至于河東的局勢變得緊張起來,金軍不得不停止搜山,折可存在最後關頭撿了一命。
因此,折可存對救了他一命的中軍有一定的好感。
信慢慢傳到了折知常的手中。
折知常是折彥質的兒子,他是府州折家的一個另類,不習武,習文,是一個标标準準的文人,而且還有些年輕氣盛。
(後來,折知常是南派折氏領袖人物,南派折氏全都廢武習文,折氏也就在那時慢慢沒落了。
)
折知常道:“咱們折家世受大宋皇恩,如今大宋遭難,正是我折氏報效大宋之時,焉能與僞中媾和?
”
折彥質雖然是折可求、折可存等人的晚輩。
但折彥質的父親折可适是第九代折家将中最傑出之人,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聯軍十萬之衆,那一戰是北宋西北邊境少有的大勝仗。
而折彥質又是第十代折家将中最傑出之人,甚至做到了河北河東宣撫副使之職,是折氏子弟從未達到過的高位。
所以,折知常他們這支,在折家的話語權很重,哪怕折彥質現在因為失黃河而被趙桓貶到海州任團練副使。
折可求之子折彥文,道:“我折氏為大宋戍邊二百載,哪代沒有為大宋戰死之人?
所以對得起大宋的任何封賞。
現如今,不是我折氏要抛棄大宋,而是大宋自失其國,我折氏數救不得,還損兵折将,進而陷我折氏處于西夏和金國的團團包圍之中,外無援兵,内無積糧,随時都有傾滅之險,值此危急關頭,我認為,我折氏當慎重選擇,以延續五百年折氏為念。
”
(後來,折彥文本想率領折氏奪回府州,可金國想要交好西夏,于是将與西夏有世仇的折氏遷去山東益都,這是折氏東遷的一支,折彥文是這支的領袖人物。
)
折知常沖折彥文一拜,道:“十七叔此言差異,大宋雖然遭此大難,但并沒有滅亡,最近有風聲傳來,說康王殿下已于南京應天府即位續存大宋,折氏應該派人與之聯系,商議驅金逐中之計,如能擁護新天子重整山河,才不愧我折氏滿門忠烈。
”
折彥文悠悠地說道:“之前趙宋擁兵百萬,山河完整,尚不是遼金之對手,如今山河破碎,精銳殆盡,又有滅遼敗金之大中入主中原,趙宋如何重整山河?
”
折知常道:“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
折彥文看着折知常道:“夏人恨我折氏入骨,必趁此機會滅我折氏,以報其仇,若無中軍為援,我折氏何以繼存?
難道等遙不可期的趙宋救援?
”
折知常铿锵有力道:“據寨而守,當亡則亡。
”
這就是府州折氏目前所面臨的兩難困境――一方面,是折氏堅守了數百年的忠義。
另一方面,又是折氏所面臨的稍有不慎就會滅族的嚴峻形勢。
對很多家族而言,這并不難選。
但對折氏而言,這的确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折彥文知道,他跟折知常争辯下去,也不會有結果。
再有,不論折彥文,還是折知常,現在皆是晚輩,折氏還輪不到他們做主。
所以,折彥文不再與折知常争辯,而是沖折可求等人一拜,道:“還請長輩們定奪。
”
折可求聽言,看向折克禧,道:“九叔,你怎麼看?
”
折克禧是八代折家将僅存碩果,也是折家目前輩份最高之人,折可求自然得先問他的意見。
折克禧道:“你是族長,怎麼反來問我?
”
折可求道:“您是長輩,美鳳妹妹又是您的幼女,此事自然得問您的意見。
”
折克禧歎了口氣,道:“此乃關系到我折氏一門生死存亡之要事,如何能以一些女子為念,族長盡可決定,老夫無不支持。
”
折可求道:“九叔真深明大義矣!
”
折可求又看向折可存,問道:“十二弟,你怎麼看?
”
折可存道:“中主素有威名、賢名,即便是漢兒,都對他推崇備至,當年他若不将燕雲讓與趙宋,漢兒絕不會反叛,胡人也斷不可能進入中原,中原形勢更不會至此,如今他率大軍回到中原,必志在一統天下,以我觀之,無人能阻其志,所以,折氏要麼順從,要麼滅亡。
”
經過被俘逃跑一事,折可存成熟了許多,也越發的對趙宋感到失望,所以他是站在投中一方的。
折可求又看向折可同,問道:“三哥,你怎麼看?
”
折可同道:“咱們還不知中主的條件如何,現在決定,是不是為時尚早?
”
折可求又問了其他人。
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跟折可同差不多,想先聽聽李衍能給他們折氏開出甚麼樣的條件,然後再做決定。
換而言之,大多數人其實是贊成投中的。
這也正常,畢竟人心求活。
而且,李衍威名、賢名在外,成為新主,并不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
當然,也有不少跟折知常一樣認為折氏該為大宋盡忠的折氏子弟。
不過――
這部分人隻是少數。
而且,年紀普遍要偏小一些,輩分也偏低一些。
關鍵是,這些人現在群龍無首――他們的領袖折彥質,現在正在海州任團練副使。
所以,折氏最後商量出來的結果是,先跟李衍派來送信的人,也就是燕青,好好談談,再做最後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