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大中,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細究起來,李衍說的這話,其實是給自己以及自己的後世子孫全都套上了一個緊箍咒,這大大限制了自己和自己後世子孫應對困難時的手段,也大大增加了自己和自己後世子孫渡過危急的難度。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像,漢朝,先是皇帝被圍,走夫人路線才保住條命,然後該和親和親,但始終沒有忘記這個恥辱,忍辱負重,等待時機,等終于強壯了立刻反擊,封狼居胥,通西域,最終喊出“犯漢者雖遠必誅”。
像,唐朝,也曾被異族欺壓,不過該借兵借兵,該和談和談,緩過氣來就反攻,直接滅了突厥,終成霸業。
而反例也不少。
最顯著的就是明末崇祯皇帝,他如果思想靈活一點,跑到南京去繼續抵抗,最差最差,他也能效仿趙構,跟李自成或是滿清來一個劃江而治,不可能成為亡國之君。
可雖然李衍清楚喊出這句話的種種弊端,但李衍仍是義無反顧的喊出了這話!
為何?
首先,喊出了這話之後,能立竿見影的讓李衍赢得到大中百姓的認可,能讓李衍盡收天下人心。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也就算了,這隻能說皇帝有骨氣,敢硬鋼,誰想來我大中打劫,最好好好掂量掂量,沒有好處且不說,還得遭到我大中的頑強抵抗。
而對百姓而言,讓他們大大受益的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直以來,中原王朝的百姓都飽受來自北方胡人的侵擾,很多百姓,尤其是河東、河北的百姓,全都是提心吊膽的活着,哪怕就是河南的百姓,這次也遭到了金人很嚴重的侵害,好幾個城池,都遭到了金人的屠戮,現如今,李衍這個皇帝,要親自替全天下的百姓鎮守國門,要親自替全天下的百姓抵擋北方的胡人,國防線再被胡人攻破了,李衍這個皇帝和朝中那些大佬才是先死的,不是他們這些百姓先死,因此,中軍不可能不盡心守衛燕雲、守衛邊疆,還有比這更安全的嘛?
所以,天下百姓有甚麼理由不支持李衍這個緻力保護他們的帝王?
尤其是在發生了靖康之難漢人飽受金人欺淩之後!
這也就導緻了,李衍這個新皇的聲望很快就高到無邊無際的地步,甚至,以前不少期待趙宋複國的人,現在都高舉雙手支持李衍當皇帝!
其次,喊出了這話之後,那些想阻止李衍遷都的人,連嘴都不敢張――他們如果敢阻止,幾乎等同于是與全天下為敵,試問,他們的腦袋得進多少水,才敢犯這天下大不為?
再次,喊出了這話之後,是能将李衍和李衍的子孫逼上絕地,可有句怎麼說來着,“置之死地而後生”,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逼得李衍和李衍的子孫不敢懈怠、不敢荒廢朝政、不敢不思進取,甚至是可以逼得很多守城、喜歡主張議和的大臣,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他們自己的主張,要知道,國都被攻破了之後,皇帝固然要與國陪葬,他們這些亡國之臣,也都很難有太好的下場。
最後,如果李衍的子孫當中真出現那種生活在這種生死邊緣之地還敢荒淫無道的皇帝導緻大中最終亡了,甚至哪怕大中隻有他李衍這一朝,李衍也要讓大中鐵骨铮铮的立在曆史之上,換而言之,李衍信奉的是,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
李衍計劃遷都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在喊出“我大中,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的第二日,李衍就下達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李衍任命,李綱兼任燕雲總管,立即趕赴燕京,全面負責燕雲地區(包括平灤營三州)的所有政事和民事。
李衍任命,朱武兼任燕雲總防禦使,立即趕赴燕京,全面負責燕雲地區的軍事布防以及防禦設施的建設。
李衍任命,李光為燕地總管,負責燕地的政事和民事。
李衍任命,胡铨為雲地總管,負責雲地的政事和民事。
李衍任命,張孝純為平州知府――中軍攻破燕京之後,救出了不少原趙宋的官員,像蔡靖、許采、張中孚、張中彥、鄭億年、李正民、畢良史等等數十個北宋時期的高官、将領,這其中也包括張孝純。
這些被中軍救出來的官員和将領幾乎全都加入大中,隻有極個别的幾個人,不願侍奉大中,選擇成為平民。
不過,那極個别的幾個人當中,并不包括張孝純。
李衍很欣賞張孝純和王禀堅守太原城,因此召見張孝純觐見。
李衍與張孝純談過之後,發現張孝純其人很有才幹,于是這次讓他充當了平州知府,兼管灤州和營州的民事。
李衍任命,王時雍兼任皇宮監造總管,全權負責燕京皇宮的建設。
李衍任命,陶宗旺和金大堅為皇宮監造都監,監督燕京皇宮質量和建造進度。
從李衍對燕雲地區官員的任命上,就不難看出,李衍對燕雲地區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李衍是用一群宰執人員去治理燕雲地區。
世人也因此看出來了,燕京取代東京成為新的國都已經不可改變。
的确不可改變。
很快,李衍就又下了一個命令――在全國範圍内高薪招募匠人,去燕雲地區修建皇宮、修建長城、修建城防、修建官員的宅邸。
随着李衍的這個命令一下。
隸屬于工部的十幾萬匠人和他們的家眷最先北上。
緊接着,當初李衍從中南半島掠奪來的二十萬匠人和他們的家眷也從全國各地開始聚集,然後紛紛北上。
與此同時,戶部以高薪聘請民間的匠人北上――這裡不僅僅有大中各個地區的匠人,甚至是有印度地區、阿拉伯地區、西方國家的匠人應召,簡單點說,隻要是大中能觸及到的地區,皆有匠人應召。
最後,戶部硬是給李衍招募了四十多萬匠人。
為甚麼會有這麼多匠人應召?
無它,待遇實在是太好了。
包吃住,報銷往返路費,三到十倍的工資(按名聲和手藝給),允許他們帶家眷,家眷也供吃供住,也報銷往返路費。
而且,戶部的人還上門去請那些著名的匠人。
這麼說吧,沒被戶部的人找上的匠人,都算不上是一流的匠人。
除了匠人以外,戶部又以三倍的工資招募了五百萬民夫――這民夫亦是包吃住,報銷往返路費,允許他們帶家眷,他們的家眷也供吃供住,也報銷往返路費。
七八十匠人、五百萬民夫!
李衍這是準備建多大的皇宮?
動用了這麼多人,李衍想建的皇宮自然不會小,不,準确的說,李衍想建一個規模浩大空前的皇宮!
其實――
李衍之所以要遷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現在住的這個皇宮,也就是北宋皇宮,實在是太小了,根本住不下他這一大家子。
宋代皇室所居住的宮城,可能是曆代統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既不如漢唐長安宮城之恢宏,也不及明清北京皇城之寬闊,甚至站在汴梁的酒樓“豐樂樓”上,就可以俯視宮禁,所以後來官府幹脆禁止市民在豐樂樓的頂層眺望,以免他們“下視禁中”。
汴梁是從唐代的州城發展起來的,宮城的前身隻是節度使的治所,自然不可跟長安、洛陽這樣的故都相比。
宋立國之後,宋太祖曾按洛陽宮殿的模樣,擴建了汴梁皇城的東北隅,“建隆三年,廣皇城東北隅,命有司畫洛陽宮殿,按圖修之,皇居始壯麗矣”。
雖然号稱“壯麗”,其實北宋的皇宮,其周長也不過才五裡――明代北京城的皇城周長為十八裡,對比一下,就知道,北宋的皇宮有多小了。
宋朝的皇帝不想将皇城擴展得更加闊氣、大氣一些嗎?
檔案是肯定的――當然想。
但如果這麼做,首先必須面臨一個問題:拆遷。
汴梁城跟宋代之前的城市有點不一樣,以前的城市是權力規劃出來的,顯得工整而呆闆,而汴梁則是自發“生長”出來的,顯得雜亂無章,而又生機勃勃。
這就導緻,汴梁宮城之外,都是密密匝匝的民房、商鋪。
因此,不論從哪個方向擴展宮城,都勢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店。
宋朝的皇帝不是沒有想過要擴建皇城,讓自己住得更舒坦點。
宋朝的第二任君主趙匡義,就曾下了決心欲廣宮城,甚至下了诏書,提出了建設規劃,讓殿前都指揮使劉延翰等人測繪圖紙。
不久,圖紙便畫了出來,趙匡義一看,按照那圖紙所建,要拆遷的民居實在是太多了,便讓官員去找拆遷征地範圍内的居民征詢意見。
而那些居民,根本不願意搬走。
退一步說,就算那些居民願意遷走,朝廷也要付出不菲的代價。
要知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那時的汴梁城可以說是寸土寸金,更何部是皇城邊上的黃金地帶。
而趙匡義又沒有搞強拆的魄力。
最終隻好作罷。
到了最愛大興土木、最愛享受的趙佶上台,也想擴建皇宮。
可到了趙佶這一時期,汴梁的房價就更貴了,以至于趙佶更動不起了。
萬般無奈之下,趙佶隻能擴建相對獨立的延福宮。
可即便是這樣,北宋的皇宮,也是小得可憐。
如今,李衍有封号的妃嫔就有兩千多,沒有名号的宮女已經一萬多了,再加上四百多子女以及他們未來的妃嫔、使應,這小小的宋皇宮哪裡夠他住?
而一旦李衍要擴建這宋皇宮,勢必也要面臨有宋一朝的所有皇帝所面臨的問題。
宋代宮城之所以格局不夠開闊,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宋朝的君主,不管是明君還是昏君,都對拆遷民居的事情頗為顧忌,不敢放開手腳大拆大建。
為什麼貴為天子都不大敢搞拆遷?
趙宋的皇帝當然不可能個個都長着菩薩心腸,都會言念赤子,為之恻然。
他們的這種共識,是經過培育、累積、感染、沉澱,形成為一種無形卻時時可感知的風氣,讓皇帝在展開拆遷圖紙的時候感受到強大的道德壓力,不得不有所節制。
再者,宋朝的皇帝不敢擴建皇宮,也是因為有宋朝士大夫的阻攔。
舉個例子:
宋仁宗繼位時,因為年幼,由章獻太後垂簾聽政。
天聖八年,玉清昭應宮發生火災,幾乎燒成灰燼。
章獻太後向大臣哭訴說:“先帝竭力成此宮,一夕延燎幾盡,惟一二小殿存爾。
”
大臣們全都聽出太後的意思,是想重修玉清宮。
宰相呂夷簡當即反對,說上天的懲戒如此,萬不可重修。
給事中範雍說得更為激烈:“這玉清宮還不如燒光了。
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則民不堪命。
”
另一位宰相王曾也反對重建玉清宮。
章獻太後隻能息了念頭,隻是将燒剩的兩殿略為修葺。
直到二十五年後,才增建另兩殿。
李衍的魄力當然不是北宋那些兇無大志的皇帝可比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衍要是擴建趙宋的皇宮,也是麻煩重重――這麻煩主要體現在,汴梁的一切都已經成了定局,因此,擴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并且還會觸及到那些豪強的利益。
而且,不管李衍在不在意,都有趙宋曆任皇帝對比着。
而燕京就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
燕京已經被戰火摧殘過無數次了,其燕京的皇城附近原來住得又全都是金朝的達官權貴、大中朝的罪犯,李衍搶他們的住處天經地義,一個子都不用給。
燕京又沒有甚麼豪強。
即便真有幾個小豪強,李衍也不用考慮他們的态度。
所以,在燕京,李衍想建多大的皇宮就能建多大的皇宮。
那李衍到底想建多大的皇宮?
答案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李衍要把自己的皇宮建的規模浩大空前,僅比淩霄殿少半間,李衍要将朱棣都沒能實現的想法實現了。
朱棣原來也想将他的皇宮建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朱棣取巧了――他将四個柱子就算一間(也可能是,那時的人,就是那麼算的房間),不過,即使按照這種算法,他建的皇宮也沒有達到他想要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而李衍則準備按照後世的算法,建足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有人可能會問,李衍這麼幹,得花多少錢?
不怕别人說他驕奢淫逸?
花多少錢,說實話,李衍也不知道,總之,指定不會少。
可李衍不在乎,因為他有錢,非常有錢。
這些年來,李衍可以說是得了遼、宋、高麗、日本、中南半島、朱羅國的絕大多數财富。
這些年來,李衍的人在日本發現了大大小小數百個金銀礦,那裡每天産出的金銀,都得用噸來計算。
李衍掌控的海上國際貿易,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
這些财富,再加上李衍弄出來的錢莊,李衍可以說是擁有數之不盡的錢。
所以,花多少錢來修建自己的皇宮,李衍都花得起,甚至都不需要動用國家的錢。
至于,怕不怕别人說自己驕奢淫逸?
秦始皇修建阿房宮的時候怕了嗎?
劉邦修建未央宮的時候怕了嗎?
李世民修建大明宮的時候怕了嗎?
李衍為甚麼要怕?
而且,李衍這麼大興土木,這麼斥巨資大興土木,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這些年來,飽受戰火洗禮的燕雲地區,人口凋零。
更為關鍵的是,燕雲地區的漢人太少了,甚至可以說是,燕雲地區根本就沒有多少漢人――那裡的漢人,多是漢兒,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漢人。
作為一國都城,尤其是以漢人統治為基礎的都城,這是絕對不行的。
所以,李衍才大興土木,以經濟手段促使全國各地的精英湧向燕雲地區,充實燕雲地區的人口――漢人人口,進而使得燕雲地區成為大中真正的中心。
……
……
PS: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