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秀才的逆襲

第四百一十二章 崇明(3)

秀才的逆襲 任國成 2357 2024-01-31 01:11

  除了設立甲長鄉正以外,任思齊同樣對府縣官職進行了改革,在以往,一個縣隻有縣令縣丞主薄數個有品級的官員,其他辦事人員都為吏員,官吏分離的制度導緻吏員根本沒有上升的空間,幹得再好也沒有升官的可能,所以專依貪污撈錢為能。
而官員一任三年,任滿就會轉遷,往往還未等熟悉縣裡政務就被調走,這樣也造成了地方政務把持在吏員之手。

  任思齊決定在崇明體制内改變這一切,首先就是把各曹司吏之類都提升為有品級的官員,稱主事,品級從從九品一直到從七品。
并且幹得好了可以繼續上升,升為縣令知府都有可能。
所有人都有上升的空間和可能,這種制度當然要比官吏分離好得多。

  任命好各級官員之後,崇明島的一切才算安定下來,以後移民的組織安置等一切事宜都有專人負責,不需要任思齊再多操心。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那些跟随而來的揚州吏員們即使貪婪一些,就行政能力而言也比任思齊原來的手下強得多。

  帶領百姓修建家園,圍着灘塗開荒,出海打漁,等等都有了專門的人去幹。
島上的蘆葦無邊無際,隻要收割下來編制,再以木棍為樁,就可以搭建一個簡單的窩棚,不懼夏天的風雨。
從揚州運來的大量生活物資以家庭為單位分發了下去,很快島上處處炊煙,新出現了數百處村莊。

  這一個月來,梁九帶人除了建造一座新城以外,還修築了兩條攔江堤壩,使得潮水再也不能直接沖擊到島内,造成沙島的坍塌。
另外就是修建了幾處龐大的磚窯,專門用于燒制建房用的磚瓦。
不過目前産量有限,暫時還滿足不了島上的需求。

  新成立了崇明府後,梁九被任命為崇明工曹主事,正七品官員,全面負責島上的工程營建工作。
梁九正規劃着開掘數道人工河流,把長江水引入島嶼之内,如此一是方便用船隻運輸物質,再就是可以用來灌溉耕田。

  在移民安置工作步入正規之後,任思齊開始重新進行編組軍隊。

  揚州之戰中,岱山軍雖然取得了很大勝利,死在揚州城下的八旗兵綠營兵加起來也有三四萬,可是岱山軍本身損失很大。
一萬步兵幾乎損失過半,活着回到崇明島的五千餘人,其中還有數百人受了重傷即使以後痊愈也不能再上戰場。
這些不得不從軍隊退下的人,任思齊給他們都安排了出路,就是在各鄉中出任鄉尉,負責協助鄉正緝拿盜匪維護地方治安。

  新兵的募集,任思齊決定采用義務兵制度,每一個十八到四十的成年男子都必須當兵。
跟随上島的百姓有近二十萬人,其中适齡男子也有三四萬人,任思齊當然不可能把所有男子都編入軍隊,而是規定每戶至少要有一人從軍。
其他男子則編為鄉兵,每月訓練數日,平日種地做工,當有外地入侵時則全部招入軍隊,保衛崇明。
平日的訓練可由鄉尉負責,由官府每月撥出一定經費。

  經過了數日的統計征募之後,新招募了一萬五千新兵,和原有的五千老兵混合,重新編制出一支兩萬人的步兵。

  軍隊編制還是按照原來的小旗、總旗、隊、營編制。
全軍分為四鎮,在晉玉飛任興凡一鎮二鎮的基礎上新增了兩鎮,鎮将分别有新加入的劉肇基馬應魁擔任。
這二人當總兵副将多年,論領兵經驗來說遠勝其他人。
二人原來的部下全部被打亂整編。

  第一鎮為近衛鎮,鎮将晉玉飛,四個營正分别為熊二、李行久、湯尼、德意志人鄧肯。

  第二鎮鎮将任興凡,手下四個營官分别是陳名揚、楊斌、李鼎、李秃子擔任。
楊斌是岱山軍的槍術教頭,被提拔起來名正言順。
李鼎是青州李士元的兒子,作戰非常勇敢。
李秃子是原來占據膠州的柯永勝部下,因手刃柯永勝立下功績當了總旗,一路提拔起來也成了營正。

  第三鎮鎮将劉肇基,手下四個營官分别是沙千裡、任秋裡、羅少新和鄧萬木。
羅鄧二人都是劉肇基原來的部屬。

  第四鎮鎮将馬應魁,手下四個營官分别是任保全、何彬、張弛、林光頭。
任保全是任思齊堂兄,何彬是呂宋回來的漢人,張弛和林光頭則都是原來福春号上的老弟兄。

  在軍隊中同樣設立監軍,隊設隊監,營設營監,鎮設鎮監。
監軍不幹預部隊的指揮訓練作戰,隻是負責平時生活後勤獎懲事宜,和軍隊主官平級。
是任思齊借鑒了後世的政委制,如此能保證軍隊完全忠于自己。

  第一鎮的監軍由任麗坤擔任,第二鎮監軍任學堂,第三鎮監軍陳生,第四鎮監軍馬良。
從這個任命來看有着濃重的任家軍色彩,除了馬良是招募自膠州的讀書人以外,陳生是來自呂宋的老兄弟,其他兩個都是任思齊的族親。
至于營隊的監軍,則多數由征募自膠東的讀書人擔任。
當初剛入岱山時,為了得到較高的薪酬,很多讀書人選擇了加入軍隊并且通過了訓練。
岱山軍之所以戰鬥力形成的這麼快,這些人功不可沒。

  重建四鎮步軍的同時,任思齊也對水軍進行了整編。

  同樣建立了四鎮水軍,人數共三萬人,除了原有的一萬水軍以外,把自鎮江新募的船夫都整合了進來。

  為了和步軍以示區别,水軍鎮将成為統領。

  第一鎮水軍統領茅十八,掌控着“公主号”“飛魚号”三十多艘三桅海船以及二百多艘平底沙船,手下水兵一萬多人,駐地崇明,負責崇明島的守衛及與清軍水師的作戰。

  第二鎮水軍統領司馬南,屬下三桅海船三十多艘,手下士兵兩千餘人,專門負責對外貿易。

  第三鎮水軍統領奧利爾,駐地岱山,屬下三桅海船三十餘艘,二桅海船單桅海船一百多艘,屬下士兵五千,負責着岱山金塘島岑港等地的防禦。

  第四鎮水軍統領薛雨來,駐地崇明,屬下江船千餘艘,士兵一萬三千餘人,他屬下的戰船都是用于内河作戰的江船,負責一是往來運送人員貨物,再就是協助茅十八進行作戰。
人數船隻雖多,戰鬥力卻是最差的一鎮。

  這樣算下來,整編了足有五萬軍隊,可惜若論戰鬥力的話,還是隻有其中的一萬餘老兵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