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蘇聯轟炸機在大量挂載油箱的拉-7、雅克-3戰鬥機的掩護下,出現在一座城市的上空。
蘇聯的圖-2、Pe-8轟炸機在高空中投下了一枚又一枚的炸彈,Pe-2輕型轟炸機、伊爾-2對地攻擊機向下俯沖,瞄準了一家工廠,在離地不高的位置投下了炸彈,精确地炸中了廠房。
頓時之間,這家工廠被炸成了一片廢墟,連串的爆炸也點燃了工廠内包括炸藥等易燃物品,又引發了更大的爆炸。
廠内的工人、技術人員們根本無從逃生,他們不是被炸死,就是被大火燒死。
僥倖逃出的人也都被炸成了殘廢,以後再無工作的能力。
這家工廠,并不是毛瑟、克虜伯、萊茵金屬工廠等德國老牌軍工企業,也不是戴姆勒奔馳、BMW、容克斯等民轉軍企業,而是一家叫蒂卡科斯基(Oy_Tikkakoski_Ab)的芬蘭軍火制造商。
這家軍火制造商位于芬蘭中部,是芬蘭最重要的軍工企業之一。
主要為芬蘭軍隊生産包括索米M1931沖鋒槍在内的槍械,用于武裝芬蘭軍隊。
就在1941年6月25日,也就是蘇德戰争爆發後三天,芬蘭國會通過了對蘇聯宣戰的決議。
自此之後,芬蘭成為了軸心國的一份子。
宣戰決議通過後,芬蘭軍隊随即開始部署進攻蘇聯的計劃,向邊境集結了18個師,但并未越過邊境。
直到7月10日,18個師的芬蘭軍隊聯同5個師的德軍聯合向蘇聯發起了進攻。
在南線,局部兵力較少的蘇軍節節敗退,芬軍占領了維堡(蘇芬戰争後,芬蘭割讓給蘇聯的一座城市)等地,徹底收回了他們在蘇芬戰争後割讓出去的領土。
然而,北線的戰事進行得并不順利,2個師的德軍嘗試向摩爾曼斯克發起進攻,但他們同樣也遭遇了蘇軍2個師的兵力。
這2個師的蘇軍都曾參加過蘇芬戰争,富有極地作戰經驗。
德軍水土不服,再加上他們沒有制空權,手頭上的一點坦克又因為天氣嚴寒,車輛使用前還需要預熱幾個小時,而且還很容易壞,難以發揮戰鬥力,結果被蘇聯的T-34吊打,傷亡慘重,最後隻能停止進攻。
随後,蘇聯紅軍從其他地區調來了幾個師的兵力,蘇軍部署在蘇芬邊境的兵力達到了24個師。
蘇芬雙方開始在1939年國境線上僵持,直到1941年12月,芬蘭人再次向蘇軍發起進攻。
這一次,芬蘭人的目标不僅是奪取蘇聯控制的卡累利阿地區,還要取得蘇聯第二大城市——列甯格勒。
為了讓這場攻勢得到順利的實施,一舉拿下整個卡累利阿地區,芬蘭出動了23個師的兵力。
德國人為了從北方戰線中尋找突破口,盡快取得列甯格勒,也向芬蘭增援了10個師的兵力,還給芬蘭提供了大量武器和彈藥,派出了富有經驗的教官對芬蘭軍隊進行訓練,以提升芬軍的作戰能力。
然而,就在攻勢發起之前,斯大林在确認日本不會進攻蘇聯的情況下,從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調動了60萬精銳部隊前往前線,其中10個師的部隊被部署在蘇芬邊境,再加上來自其他地方的增援部隊,蘇芬邊境上的蘇軍兵力達到了40個師。
在蘇軍兵力占優的情況下,芬蘭人并不能撿到什麼便宜。
上次蘇芬戰争的時候,芬蘭人之所以能夠以微小的傷亡抵抗住蘇聯數十萬大軍,就是因為他們熟悉地形,而且他們的防禦工事堅固,位置又隐秘。
但這一次,芬蘭人是在蘇聯的土地上作戰,又是主動進攻的一方,沒有防禦工事的掩護。
他們能夠以少勝多,擊敗蘇軍嗎?
就在芬蘭人發起攻勢之後的那天,蘇聯空軍突然飛臨于韋斯屈萊,将芬蘭最重要的軍工企業——蒂卡科斯基工廠炸毀,從此芬蘭的武器供應更加吃緊。
即便如此,芬蘭人依然沒有放棄進攻蘇聯的計劃,23個師的芬蘭軍隊聯同10個師的德軍一起,對蘇聯紅軍的防線發起攻擊。
“沖啊!
”一排排的芬蘭人,向蘇軍的陣地沖去。
就在芬蘭人沖鋒的時候,蘇軍的炮兵也準備就緒,調好了射擊角度,裝上了炮彈,用響亮的“禮炮聲”,來迎接遠道而來的“貴客”。
“轟!
轟!
轟!
”蘇軍的大炮在不斷地發出怒吼,無數的炮彈就像是暴雨一樣,傾瀉在到戰場上。
炮火的沖擊使芬蘭人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但并沒能阻止芬蘭人的攻勢。
前來沖鋒送死的芬蘭人陸續有來。
但當他們沖到陣地前,準備與蘇軍交火的時候,卻受到蘇聯紅軍機槍的掃射。
沖鋒的芬蘭人一排接一排地倒了下來,損失極為慘重。
天空中,時不時會出現幾架伊爾-2攻擊機,用機槍機炮掃射着地上的芬蘭人。
經過幾個小時的戰鬥後,蘇軍依然固守着他們的陣地,而芬蘭人付出極大代價之後,依然未能夠占到任何的便宜。
德軍的情況也不是太好,雖然他們有飛機,有坦克,還有足夠數量的火炮,但面對着數量占優的蘇聯紅軍,進攻的德軍一直都處于不利的地位。
攻勢發起後的第三天,芬蘭總統裡斯托·呂蒂意識到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與蘇聯抗衡,而德軍在戰場上的失利更讓芬蘭人懷疑他們是否應該站在德國的那一邊。
再加上美國參戰,反法西斯陣線又多了美國這樣一個強大的盟友,形式對軸心國陣營而言十分不利。
萬一軸心國真的輸了這場戰争,芬蘭極有可能會被蘇聯所擊敗,到時他們不但不能收回在蘇芬戰争時割讓出去的領土,反而還要割讓更多的土地給蘇聯,甚至還有可能會像波羅的海三國那樣,被蘇聯吞并。
想到這裡,裡斯托·呂蒂也感到有點後悔了,他後悔讓芬蘭加入軸心國陣營,後悔與蘇聯進入戰争狀态。
如果芬蘭能夠在蘇德兩國之間保持中立的話,說不定能夠像瑞典那樣,逃過戰争的威脅。
但既然他選擇了戰争的道路,既然芬蘭軍隊已經越過邊境,攻擊蘇軍,那就隻能任由戰争繼續發生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