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4年夏天,經過充分動員的德*隊編制齊整、裝備充足,每個現役步兵師的戰鬥人數基本上都接近或超過2萬人。
正常情況下,每個德國步兵師由2個旅及若幹營級直屬單位組成,每個旅含2個團,每個團含4個營,每個營含4個連,每個連含2-3個排。
一個滿員的步兵營通常編有700-800名士兵,相應配備魯格手槍、毛瑟步槍,一些精銳的步兵營還可能配發麥德森輕機槍或編配1-2個裝備mg08水冷重機槍的機槍組。
經過前期的戰鬥消耗,與友鄰部隊一道向威逼己方交通線的法*隊發動反擊時,奧特齊格中校指揮的步兵營戰鬥人員已不足600。
德軍第22步兵師此次共集結3個步兵營,并且得到1個77毫米野戰炮連和1個重機槍連的支援,相較于戰場對面那個在進攻中折損了大半人馬的法軍步兵團,德軍一方在兵力上擁有相對優勢,而野戰炮火落于下風。
若以雙方之前的攻防效果推斷,德軍的進攻形勢同樣不容樂觀。
可是,德軍指揮官與對手一樣,在這場戰鬥塵埃落定之前信心飽滿,自以為勝券在握,因而義無反顧地發出了進攻指令。
伴随着77毫米口徑野戰炮的隆隆轟響聲,三個營逾兩千名德軍步兵穿過道路,進入了法軍所在一側的田野。
盡管這一區域已處在法軍野戰炮兵的有效射程之内,或許是為了彰顯軍人的無畏氣概,或許是在給自己打氣壯膽,這些德國士兵一個個昂着頭、挺着兇,與身邊的同伴肩并着肩,這樣的緊湊隊形可并不比法國人明智。
不過,對面炮響之後,德*官們開始号令自己的部隊轉為戰鬥沖鋒隊形――在近些年的演習中,德軍參謀部不僅意識到機槍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看到了傳統步兵集群在炮火和機槍面前的劣勢,因而果斷放棄了燧發槍時代的線型陣列,改為撒芝麻式的散兵隊形。
雖然沒能一步到位地實現步兵戰術革新,但相較于法國人的死闆已經相當不錯了。
鋪開散兵隊形之後,這三個營的德軍官兵依然以正常的行軍速度穩步前進,法軍炮兵每一發落正目标區域的炮彈都能夠造成十數人的傷亡,而且法軍75毫米野戰速射炮的恐怖之處在于它們能夠打出每分鐘12-15發的爆發射速,就殺傷力而言,一個擁有4門1897式野戰炮的法國炮兵連隻消10分鐘就能夠把一個暴露在開闊田野中的德國步兵團轟成渣。
在法國東北部的蒙斯和桑布爾河地帶,在阿登山區和馬斯河區域,進攻中的德軍部隊已經多次嘗到了法軍野戰速射炮的厲害,整營整團的崩潰并非個例,但節節勝利的形勢蒙住了許多德軍指揮官的雙眼,他們還未真正意識到這種戰術武器的緻命之處。
向前推進了大約五百米,三個德國步兵營已在敵方炮兵的轟擊下陣亡了兩三百人,因傷退出戰鬥的也大概是相同的數字,散布在田野中的“芝麻”不再像剛開始那樣均勻,有的部隊士兵與士兵的間隔依然靠得比較攏,有的則在敵方炮火的威懾下變得過于松散。
望遠鏡中,夏樹看到奧特齊格中校的營情況還算穩定,士兵們與同伴間的距離大緻保持在五步左右――臨時傳達的戰術布置有這樣的執行程度,官兵們的素養确實值得稱道。
視線前移,在丘陵與開闊田野的交界地帶,千餘名法軍步兵正等着德國人進入槍彈射程。
他們沒有像德軍步兵那樣在防守中挖掘單兵掩體,倒不是因為他們對此全然無知,而是因為法軍高層在戰術上過分強調進攻,總覺得刺刀比什麼都有用、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法軍士兵在行軍作戰中通常是不攜帶軍用鏟的,而步槍和刺刀顯然不能用來挖設作戰工事。
遠遠看去,那些法軍步兵大緻分成兩排。
前排匍匐在地,準備用卧姿射擊;後排單膝及地,随時以蹲姿開火。
十年前的沙俄戰争,兩年前的巴爾幹戰争,交戰各方在戰鬥中皆在使用相同或者類似的戰鬥模式,但它本質上仍屬于拿破侖時代。
其實經過這一百多年的變遷,槍械的射程、射速和精準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排槍射擊固然能夠對來犯之敵予以密集殺傷,卻無法在敵方的進攻射擊中有效保護己方官兵。
目光暫時離開望遠鏡,夏樹側轉過頭,僅有的一輛胡伯特13型履帶戰車就停在不遠處。
“可以出發了嗎?
”他高聲問道。
擔任車長的海軍一等兵站在車旁,他很幹脆地回答:“随時候命。
”
夏樹豎起拇指道:“出發!
”
三名乘員立即鑽進車艙,戰車旋即響起了低沉的發動機轟鳴聲。
盛夏酷暑,無需熱車,駕駛員似乎有點小激動,戰車起步有些猛,隻見它突然往前一顫,咕隆咕隆地發出一陣異響,好在這無傷大局,稍稍調整之後,戰車穩速前行,跑出了一段距離才開始加速。
盡管這個初級型号的戰車不夠霸氣威武,越野時速也隻有可憐的十幾公裡,還不及馬匹跑得快,但看着它滾動的履帶揚起塵土,聽着獨特的金屬摩擦聲,夏樹深感自豪,他知道未來會有那麼一天,噴塗鐵十字徽标的戰車會變成一股勢不可擋的鋼鐵洪流,碾過阻擋在這個帝國身前的一切障礙。
當這輛形單影隻的履帶戰車以大約兩倍于步行的速度駛向法軍陣地,三個德軍步兵營已經越過了法軍屍骸最密集之處,這些戴着尖頂頭盔的德國士兵們無視不斷落下的炮彈,他們始終保持着穩健的行軍步速,就算身邊的同伴倒下了,也很少會有人回頭看上一眼,這種傲然無畏的氣質從燧發槍時代延續至此,已近終點。
夏樹的目光重新回到望遠鏡前,視線中,處在進攻部隊右側的奧特齊格營已經分成了四個很明顯的梯隊,每個梯隊是一個步兵連,而每個步兵連所屬的步兵排也相互拉開了一定的間隔。
雖然存在這樣的間隔,奧特齊格營看起來并不比友鄰的兩個營松散,在夏樹眼裡,這樣的進攻隊形顯然要比“均勻撒芝麻”更加有序。
越過戰場中央,德軍步兵逐漸接近法軍的槍彈射程。
在先前的進攻作戰中,法軍沒有投入機槍,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們沒有配備機槍。
一戰爆發時,法*隊已大量裝備本國研制生産的哈奇開斯氣冷重機槍,它們的裝備數量不及德軍的mg08,但戰鬥性能是毫不遜色的,隻不過法軍高層将這種優秀的作戰裝備與重型火炮一并列作防禦武器,而不是像75毫米野戰速射炮那樣支援進攻。
以夏樹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估計,此時德軍進攻部隊的有生力量還有大約1200人,因為德軍的野戰炮兵也殺傷了一些法軍步兵,進攻一方仍在人數上保持着微弱的優勢,但以進攻和防禦的不同性質,這樣的優勢很難轉化成為勝利。
如果眼前這支法*隊決意堅守到底,德軍部隊可能無法攻下法軍陣地,更别說逐退法軍炮兵了。
曆史上的一戰西線就是在這種你攻不過來、我打不過去的糾纏對峙中熬了四年,直到同盟國因為資源不濟而轟然倒下。
夏樹把一半的希望寄托在那輛單騎突擊的履帶戰車上,另一半寄托于使用新戰術的奧特齊格營。
不等德軍部隊完全進入射程,法軍步兵争先恐後地開火了。
無煙火藥并不是真的完全沒有硝煙,法國人的戰線上頓時煙團點點、連點成片,而且不出意外地響起了機槍的嘶吼聲。
緊接着,法軍陣地後方沉寂了片刻的炮聲又重新響起,隻見那四門一直隐藏在山丘後面的75毫米野戰速射炮出現在了山丘上,它們壓低炮口,以榴霰彈猛轟德軍步兵。
在燧發槍時代,使用榴霰彈的火炮發揮着類似機槍的作用,對有效射程内的敵方步兵一掃就是一片,而技術的進步使得新式火炮使用新式榴霰彈的威力數倍于前,縱使德軍步兵分散了隊形,一炮轟過去少不了有十幾二十人的傷亡,德軍戰鬥人員的減損速度由此陡增。
在進入槍彈射程之前,使用舊戰術的兩個德國步兵營已經加快了進攻節奏,軍官們拿着手槍,士兵們端着步槍,以訓練有素的步調跑步向前。
一開始是小跑,等到密集槍彈迎面而來,前排士兵不斷有人中彈倒下,餘下的士兵便在勝利和求生的雙重*驅使下快跑起來,并在奔跑中開火射擊――也有人短暫地停下腳步瞄準射擊,但總體而言,前進的壓制火力非常有限。
未經訓練而倉促使用新的戰術,奧特齊格的步兵營這時候顯得有些混亂,戰場上随時面臨死亡的壓力讓許多士兵忘記了戰前的部署,一股腦地向前沖,不少軍官也在這個時候顯得茫然無措,幸好這些人并不占多數。
進入法軍槍彈射程之後,四個步兵連開始交替前進,各排之間也放棄了齊頭并進的隊形轉而相互掩護,這樣一來,奧特齊格營的整體推進速度雖然比另外兩個營慢一些,卻能夠在法軍戰線前方組織起較為有效的射擊,随着兩挺mg-08相繼投入戰鬥,正對面的法軍火力受到了極大的壓制。
此消彼長,奧特齊格營的進攻阻力不斷減小,步兵們看到敵方戰線已在眼前,終于在一陣尖銳哨聲的帶動下發出沖鋒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