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歐美國家有關叙軍掃蕩巴勒斯坦的新聞報道,部署在耶路撒冷的國聯維和部隊官兵們确實惆怅過一陣。
如果阿拉伯王**隊始終無所作為,那麼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是不足以震懾和阻止叙軍主力侵入耶路撒冷的,一旦叙軍兵臨城下,維和部隊是不可能與之浴皿搏殺的,但參與派遣維和部隊的歐洲各國也不可能坐視叙利亞人以武力占領耶路撒冷,所以這種問題通常會以政治外交的方式解決要麼是西方國家借國聯之名威壓叙利亞撤兵,要麼是叙利亞不顧一切地奪取耶路撒冷,國聯維和部隊不戰而撤……
所幸的是,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國際**件最終以叙軍在特拉維夫城外受挫後自行退兵而結束。
事件過程中,叙利亞軍隊并未接近耶路撒冷,但沒人可以斷言叙利亞人對耶路撒冷沒有野心,畢竟這座宗教聖城是巴勒斯坦地區的核心,而叙利亞人近年來毫不掩飾他們占有巴勒斯坦的**。
于是,在耶路撒冷維和行動的問題上,國聯執委會内部的意見分歧越來越大,一些國家認為應當向耶路撒冷增派維和部隊,以确保這座極具宗教和曆史意義的城市不至于遭受戰火和暴亂的摧殘,另一些國家則認為應當從耶路撒冷撤出全部維和部隊,并讓叙利亞和阿拉伯王國通過協商徹底解決他們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領土争端。
耶路撒冷維和行動何去何從,症結不在于國聯執委會以及理事國的立場,而在于促叙利亞和阿拉伯王國之間的領土争端能否解決。
在國聯的調停下,叙利亞和阿拉伯王國再一次回到了談判桌前,可接下來依然是無休止的争執和辯論。
本質上,叙利亞人渴望得到這片土地以及生活于此的居民,從而充實本國的力量,阿拉伯王國的統治者對這片争議之地并無執念,但要求以一種足夠體面的方式解決紛争,他們提出了經濟補償或領土交換兩種方案,可叙利亞人既沒有能力提供巨額的經濟補償,又不願意将礦産資源豐富的東南部省份割讓出去,等到他們下定決心從土耳其和西方國家籌措貸款資金的時候,阿拉伯王國的統治者又改變了主意,隻同意将耶路撒冷以北經濟相對不達的地區讓給叙利亞人,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其餘地區,特别是富庶的沿海地區,則是“阿拉伯王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對這兩個阿拉伯國家來說,談判桌上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隻好付諸武力。
叙利亞軍隊此前雖在猶太人手裡吃了虧,損耗了不少元氣,但他們實力猶存,稍作休整很快就能卷土重來,先前突入巴勒斯坦地區的精銳部隊依舊在邊境地帶集結。
阿拉伯王國盡管未損一兵一卒,但王室、政府以及軍隊高層皆背上了消極避戰的惡名,導緻聲望下滑、地位動搖。
為了挽回顔面,他們盡遣精銳叙軍撤兵不到三天,号稱“中東第一雄師”的阿拉伯王國近衛兵團便浩浩蕩蕩開進了巴勒斯坦。
不過,對于用鮮皿和生命抗擊侵略者的猶太民兵,阿拉伯王國的統治者非但沒有慰問和嘉獎,反而擺出了一副清剿非法武裝的架勢。
經過了戰火的殘酷考驗,猶太複國主義者愈意識到建立猶太人國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們不甘此前傾注的巨大心皿、做出的巨大犧牲就此付諸東流,所以當他們得知阿拉伯王國政府将要開進特拉維夫接管局面時,便迅在入城的必經之路布設防禦陣地,據此與阿拉伯王國政府軍先遣部隊進行對峙。
巴勒斯坦地區固然是有争議的混亂之地,但它至少在名義上歸屬于阿拉伯王國管轄,這裡的居民也都是阿拉伯王國的子民,更何況這裡的局勢正受到歐美國家的廣泛關注,對峙雙方并沒有一語不合便大打出手,而是展開了面對面的談判阿拉伯王國官方代表要求猶太人解除武裝,使特拉維夫恢複到正常秩序,以此為交換,阿拉伯王國政府将對他們非法組織武裝、擾亂地方秩序的罪責既往不咎。
阿拉伯王國的官方要求自然是猶太複國主義者不願意接受的,他們試探着提出了将巴勒斯坦劃為自治地區的要求,但遭到了強硬的拒絕。
為了向特拉維夫的猶太民兵組織施壓,阿拉伯王國調來大股部隊,将特拉維夫東南北三面6路團團圍住。
哈代拉鎮之戰,猶太民兵在極限狀态下以5ooo之衆對抗叙軍兩萬多人,而阿拉伯王國的近衛兵團下轄一個近衛騎兵師、兩個近衛步兵師、一個近衛炮兵師,總兵力逾六萬人,并得到當地阿拉伯人的支持。
雙方一旦開戰,本就筋疲力竭的猶太人根本沒有勝算。
正當猶太複國主義者一籌莫展之時,國聯執委會無視阿拉伯王國的反對,做出了向西巴勒斯坦派遣軍事觀察員的決議,這一決議使得困頓中的猶太人如蒙大赦,更讓他們喜出望外的是,僅僅二十個小時之後,一支在地中海執勤的德國分艦隊就率先開抵巴勒斯坦西海岸。
5名國聯觀察員在14o名全副武裝的德國6戰兵護送下登上了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但這夥人沒有直接闖入猶太武裝和阿拉伯王國政府軍對峙的風暴中心,而是前往特拉維夫以北的哈代拉鎮察看了戰場遺迹,似乎對以民兵為主的猶太武裝遏制住大股叙軍正規部隊充滿好奇。
與此同時,從航母上起飛的德國戰機不斷從特拉維夫周邊盤旋盡管德皇小威廉治下的德意志對猶太人素無好感,可這些機翼上有着醒目鐵十字徽标的戰機還是讓特拉維夫的緊張局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和。
德國人決定出手,一直對中東資源垂涎萬分的意大利人依舊不甘落後。
他們的戰艦從塔蘭托港啟程,緊跟着德國人的腳步加入到這場政治輿論意義遠大于軍事的維和行動中來。
所不同的是,在猶太方面的盛邀款待下,意大利人直接把戰艦開進了特拉維夫港,并派出一支由2oo名6戰兵組成的維和部隊入駐城區。
意大利觀察員在城區趾高氣昂地外出巡遊,并在猶太人的帶領下察看了他們跟阿拉伯王國政府軍對峙的現場,還大張旗鼓地跟阿拉伯政府軍的指揮官進行了交談。
意大利人的出現讓阿拉伯人惱火卻又無奈,他們擔心遭到國聯制裁,唯恐特拉維夫像耶路撒冷一樣變成維和部隊代管之地,因而很快解除了對特拉維夫的全面封鎖,并令部隊後撤了一段距離,但近衛炮兵師的重炮依然可以随時轟擊特拉維夫,巴勒斯坦猶太人與阿拉伯王國之間的危機并未真正解除。
數日之後,新聯合王國代表在國聯理事國會議上提出了巴勒斯坦地區實行自治的提案。
在雙邊談判桌扯皮無果的情況下,以區域自治的方式制造一個緩沖區确實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做法,而包括德國在内,所有國聯理事國的政要官員都受到了猶太财閥的遊說,尤其在叙利亞入侵巴勒斯坦事件深度酵後,巴勒斯坦猶太人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同情,此次全體理事國均對新聯合王國的提案投出了贊成票。
盡管巴勒斯坦的命運還留待三個多月後的國聯大會最終裁定,其自治方案的通過已基本成為定局。
至此,猶太人的艱苦鬥争終于是冬去春來,巴勒斯坦地區的自治使得他們離獨立建國的目标邁進了一大步,但前路依然布滿荊棘,而且已經走到了無法回頭的階段。
要知道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所占的比例還不到三分之一,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扮演的角色遠不足以讓他們在公正的選舉中成為自治政府的領導階層,而即便通過某些特殊手段執掌了政權,猶太複國主義者也還面臨着如何管理好巴勒斯坦地區衆多阿拉伯部落和地主勢力這樣嚴峻的問題。
接下來四個星期的軍事觀察期,國聯觀察員最終得出了有利于猶太人的觀察結論:經過近7o年的生活和展,猶太人已經在這裡生根芽,他們是屬于這個地區的一部分,而在阿拉伯王國管制無力、武裝暴徒橫行的情況下,猶太人組織民兵武裝是捍衛居民合法利益、維持地區穩定的舉動,阿拉伯王國不應粗暴地将其定義為非法武裝。
國聯的觀察結論無疑讓阿拉伯王國政府軍失去了強行解散猶太民兵的理由,而在猶太财閥和富商們的積極奔走下,阿拉伯王國上層一些位高權重的官員也向統治者進言,勸說其順應國聯理事會的決議,将巴勒斯坦劃為自治地區。
另一方面,同樣在猶太名流的努力下,參與耶路撒冷維和行動的歐洲國家最終做出了既不增兵也不撤兵的決定,派駐耶路撒冷的國聯維和部隊繼續維持現有規模,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巴勒斯坦地區則通過派遣軍事觀察員和調查員的方式,幫助當地居民維持區域秩序。
本書最快更新網站請:雲/來/閣,或者直接訪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