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科克港
夜裡的槍聲仿佛秋時的雨,時而零落,時而稠密。
人們戰戰兢兢等來天明,打開窗戶,發現大街小巷已挂滿了愛爾蘭獨立運動的三色旗幟,而且随處可見荷槍實彈的家夥,他們顯然沒有統一的制服,而是普通平民裝扮,丢下槍便能混迹人群,此刻卻代替警察和保安隊接管了這座港口城市。
“愛爾蘭是愛爾蘭人的愛爾蘭!
愛爾蘭是自由的愛爾蘭!
讓英國人滾出愛爾蘭!
我們不接受英國人的統治!
”一群婦女高喊着口号,沿街散發傳單,遇到響應積極、情緒激憤者,便會指引人家前往征兵站,有些人神情淡漠,也有人避之不及,碰到這種情況,婦女們并無偏激舉動,塞了傳單便迅速轉向下一個人。
在時常舉行公衆活動的廣場上,愛爾蘭共和兄弟會的人架起喇叭,用慷慨激昂的講演不斷“轟炸”人們的耳朵,他們還開來了一輛卡車,給那些自願登記并宣誓為愛爾蘭獨立而戰的人發放步槍和子彈。
盡管愛爾蘭獨立運動面對的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英*隊,但短短一個早上的時間,還是有好幾百名男子拿起了武器,他們中既有熱皿澎湃的青年,也有不少蓄着胡須、長了肚腩的中年人。
日上三竿,喇叭裡的聲音依然滿懷情緒地喊道:“愛爾蘭同胞們,兄弟姐妹們,我們是在為愛爾蘭的獨立而戰。
大家千萬不要被英國政府允諾給我們的自治權欺騙了,那樣的自由遙遙無期,隻有用武力對抗武力,才可能真正實現愛爾蘭的獨立!
無論你們以什麼的樣式――哪怕隻是站在身後為我們呐喊,也請支持我們!
支持愛爾蘭共和兄弟會!
支持愛爾蘭志願軍!
”
驟起的槍聲和爆炸聲從城北方向傳來,有幸災樂禍者在窗戶後面自言自語道:“看吧,這群不知死活的家夥馬上就要被收拾掉了,他們哪裡打得過英*隊,這種愚蠢的行為給了英國人使用武力的絕佳借口!
”
科克城北的公路旁,阻擊英軍的戰鬥已經打響。
領頭的兩輛裝甲車有一輛正燃着熊熊烈火,旁邊橫七豎八地躺着好些士兵的屍體,另一輛裝甲車左側的輪胎已經全癟,車上的機槍不斷往外噴吐火舌,連串的子彈掃進不遠處的樹林。
跟在裝甲車後面的幾輛卡車顯然隻受到了槍彈的攻擊,車上的駕駛員和乘員大都幸存,土黃色卡其布軍服的英軍士兵散開到了路旁,在大緻摸清敵情之後,他們以持續而快速的射擊進行獲利壓制,并開始有條不紊地發起進攻。
樹林中,在一個戴鴨舌帽、穿背帶褲的男子帶領下,三四十名愛爾蘭志願軍戰士依托事先挖設的射擊掩體與敵人展開對射。
威力大,精度高,堅固耐用,這些特點使得毛瑟g1898成為一款經典的軍用步槍,但即便在合格的德軍士兵手中,這款步槍也難以跟英軍的恩菲爾德mk-i對抗,因為兩者的射擊速度實在相差太多。
若不是這群愛爾蘭志願軍士兵還擁有一挺馬克沁水冷重機槍,恐怕很難在數量三倍于己的英軍士兵們槍口下堅持幾個回合,何況這些非職業軍人構築的簡單工事遠無法跟西線戰場上的塹壕相提并論。
随着時間的推移,伏擊者不斷給對手制造傷亡的同時,自己這邊也有越來越多的同伴被對方的槍彈擊倒。
眼看一小隊英軍士兵仗着優勢火力的掩護推進到了樹林邊緣,鴨舌帽男大喊道:“第一組投擲手榴彈……先拉導火索再投出!
”
在他的提醒下,幾名愛爾蘭志願軍戰士取下插着腰帶或靴子裡的木柄手榴彈,以像模像樣的投擲姿勢将其抛出,隻聽轟轟幾聲爆響,靠近樹林的英軍士兵好幾個瞬時被炸飛出去,餘下的緊緊匍匐在地。
手榴彈爆炸的聲威讓伏擊者這邊的氣勢稍振,但交戰雙方的整體局面卻未有大的變化,布置在樹林中的唯一一挺馬克沁機槍受到英軍火力的重點“照顧”,操作機槍的戰士接連遭到爆頭,導緻火力時斷時續,已難起到有效的壓制作用。
可是,鴨舌帽男不甘就此撤退,他不斷增調戰鬥中的人員前往機槍陣位頂替中彈的射手,過了一陣,又讓他的第二組人馬投擲手榴彈。
幾顆手榴彈接連爆炸的聲勢依舊,但英軍士兵們已有提防,他們散開隊形,從幾個方向進攻這片樹林,伏擊者防禦相對薄弱的一側很快成為英軍的突破口,這些久經訓練的職業軍人悄然進入樹林,摸索到了可以看清敵人身影的位置突然開火,正在操作馬克沁重機槍的四名愛爾蘭志願軍戰士首當其沖地遭到了攻擊,轉眼之間,他們悉數倒在皿泊之中,無一幸免。
在依托樹木和土丘構築的單兵掩體裡,大多數愛爾蘭志願軍戰士為各個方向傳來的槍聲所惑,危險時刻卻未意識到危險的逼近,五六十米的距離上,突入樹林的英軍士兵能夠從側後輕松射殺這些一門心思朝前開火的伏擊者。
等到鴨舌帽男發現這一情況時,他手下的士兵已減員近半!
“注意右邊……有英國人!
”鴨舌帽男一邊大聲提醒戰士們,一邊貓着腰朝右邊移動。
英國士兵發現了他的企圖,遂向他開火射擊。
鴨舌帽男在飛濺的木屑和泥土間快速穿行,僥幸未中一彈,相較于眼前這些英軍士兵,手榴彈是他和他的愛爾蘭志願軍戰士在武器裝備方面唯一的優勢所在。
随着步槍射程和大炮威力的躍升以及機槍的登場,擲彈兵這一古老的兵種逐漸退出了各*隊的現役行列,1914年時,隻有德、俄兩國在戰争爆發前大量生産并裝備手榴彈,英法等國雖不缺這方面的技術,直到塹壕防禦取代刺刀進攻後才意識到手榴彈的重要性,而武器從研發到生産再到裝備必然需要一個過程,對前線将士而言,這注定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即便出現了臨時性的替代品,駐愛爾蘭的英軍部隊也因遠離前線而處在裝備優先等級的靠後位置。
從行為舉止來看,鴨舌帽男接受過初步的軍事訓練,膽大心細,英勇果斷,但離一名合格軍官的标準還差了十萬八千裡。
他倚在一棵大樹的樹根處,從後腰帶摸出兩枚木柄手榴彈,瞅準了英國士兵的位置抛出一枚,然後趁着爆炸剛過英軍士兵暫停射擊的空當抛出第二枚――這枚手榴彈如有神助地炸倒了三四名英軍士兵。
附近的愛爾蘭志願軍戰士借勢而上,以小範圍的反撲幹淨利落地解決掉了這個緻命威脅,然而其他方向不斷有英軍士兵突入樹林,交戰距離被壓縮到了對伏擊者極其不利的程度。
見狀不妙,不少愛爾蘭志願軍戰士倉促投出手榴彈,或是在沒有鴨舌帽男命令的情況下私自後撤,這條臨時戰線已到了崩潰的邊緣,若不及時撤退,被英軍士兵消滅恐怕是這些愛爾蘭志願軍戰士的唯一下場。
“大家堅持住!
援兵很快就到了!
再堅持五分鐘!
”
鴨舌帽男扯着嗓子喊道,沒等他喊第二遍,一梭機槍子彈掃來,迫使他将腦袋緊緊貼着地面。
那挺射殺了不少英軍士兵的馬克沁機槍已被英軍士兵所控制,現在正掉過槍口掃射愛爾蘭志願軍士兵,形勢對他們而言更加不妙了。
槍聲間隙,對面的英國人喊道:“投降吧!
愛爾蘭人!
投降興許還有一條活路!
”
鴨舌帽男高聲吼道:“與其放下武器被你們絞死,還不如死戰到底!
”
回應他的是又一梭機槍子彈。
漸漸的,控制了局面的英軍士兵将伏擊者逼退到了樹林一隅。
曆史上愛爾蘭爆發過多次起義,最近一次是在19世紀,失敗的起義者下場确如鴨舌帽男所說的那般無望。
正因為清楚英國統治者的殘酷手段,除了那些奄奄一息的重傷者,活着的愛爾蘭志願軍戰士都在做最後的抗争,但英軍士兵步步上那寒光閃閃的刺刀還是讓每個人的心裡都蒙上了一層悲怆。
争取自由的戰争才剛剛開始,外部形勢對愛爾蘭的獨立運動空前有利,沒準再過幾個星期,愛爾蘭人數百年來渴求的獨立就将成為現實,偏偏自己的第一場戰鬥是這樣的結果……
突然間,樹林外面傳來密集槍聲,片刻過後,隻聽得英*官高喊着戰術口令,樹林中的英軍士兵紛紛往道路方向後撤。
“援兵來了!
我們的援兵來了!
”
幸存的愛爾蘭志願軍戰士簡直激動得以淚相擁,在鴨舌帽男帶領下,他們試圖追着撤退的英軍士兵窮追猛打,卻挨了對方有條不紊的一陣射擊,最後一批寶貴的戰鬥力又損失了好幾個。
樹林外面,一群平民裝束的武裝人員從科克港方向沿路而來,進入英軍槍彈射程之後,他們沒有仗着新投入進攻的氣勢盲目沖鋒,而是在高亢的口令聲中一組一組交替前進。
這些人的射擊精度不敢恭維,但勝在人數較多,有跟英軍士兵拼消耗的底氣。
這支趕往科克鎮壓獨立份子的英軍部隊本有一連規模,遭到伏擊折損了不少兵力,經過剛剛的戰鬥,餘下的士兵已不滿百,他們随身攜帶的彈藥僅能維持一場戰鬥之需。
本以為戰鬥行将結束,留在樹林外面的英軍士兵剛從卡車上卸下了兩箱子彈,未及分發就遭到了近兩百名武裝人員的攻擊,隻是依靠裝甲車的機槍火力才勉強遏制了他們的進攻速度,戰鬥形勢頓時出現了戲劇性的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