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柱

第二百五十四章 書院

明柱 見微知 2298 2024-01-31 01:11

  社會地位,就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這個位置,通常是根據某一範圍内的所有人的财富、聲望、權力等情況的多寡、高低、大小作出的綜合排序。

  生産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在階級社會中,由生産關系所決定的一個人的階級地位,是一個人的基本社會地位,而每一個人都會在社會中擁有多種社會關系,都可能獲得多種社會地位,根據不同的标準,可以把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序列,如階級地位、政治地位、經濟地位、職業地位、權力聲望地位等,這些社會地位之間互相交錯,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緻的,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先賦地位與自獲地位兩類,前者指先天固定的地位,好比說世襲,後者指靠後天努力獲取的地位。

  李缙沒有一個好的家世,世襲、繼承不到任何的社會地位,想要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隻能靠他自己努力,也就是後天努力,他想通過後天努力,來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

  因為有了社會地位,才能被人瞧得起,包括親人、老婆和孩子,例如說穿衣,你要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夠牛X,就是穿的破破爛爛,别人也照樣能瞧得起你,反之,你要是啥也不是,那就算穿的再好,别人也不會拿你當回事兒。

  傾傾直言不諱地說:“其實,我已經看出來了。

  李缙說他是後者,也就是一個不注重穿衣之人,傾傾接話,說她看出來了,是因為李缙穿的不是什麼時興的布料做成的衣服,換句話說,就是他穿的是舊衣服。

  李缙穿的是什麼衣服呢?
内裡的衣服就不說了,單說外衣,他穿的外衣,是一件以素布為之(灰色)、大襟交領、下長過膝、沒有加擺、腰間要系紮腰帶(絡穗或絲縧)的長袍,名字叫直裰,明朝士人,即讀書人,一般都是穿這種長袍。

  李缙穿的這件灰色長袍,半新不舊,是李老夫人和茉莉由龍遊帶到安陸,再由安陸帶到京城的一件家當,也就是說,有年頭了,起碼是兩年前的衣服了,但這衣服當時做的比較大,他現在還能穿。

  李缙笑了笑:“哈,是嗎,小姐真是好眼力,呃,那小姐你就快去當衣服吧,咱們有緣再見吧。

  李缙跟這個傾傾真的是沒什麼可聊的,所以想趕緊走人。

  可是傾傾卻不讓路:“已經當完了,你沒看到那些小厮的手中都已然是兩手空空了嗎?

  傾傾說的小厮,就是他們一夥人中的那些公子們的下人。

  李缙扭頭掃了那些下人,外加公子小姐一眼:“哦,可是他們都在等你,所以你還是…”

  傾傾不等李缙把話說完,突如其來的問了一句:“你是李缙吧?

  “……”

  “難道你不是李缙?

  “你問的是哪個李缙啊?

  “寫歌的那個李缙,聽說他來了京城,并且還做了官。

  “你不會是也在群芳院出的歌曲集裡見過我的畫像吧?

  這畫像就是畫像,就算畫的再像,與真人總會有些出入,看了畫像,不敢認真人,這也不奇怪,是以李缙才能無憂無慮地想去哪就去哪,不然要是誰看了書中的畫像,都能将他認出來,那他出行就沒有這麼方便了,就像後世的那些明星一樣,肯定會變成人們圍觀騷擾的對象。

  傾傾聽李缙這麼問,驚叫說:“你的畫像?
這麼說你的真是李缙啦!

  李缙爽快地承認說:“沒錯,我就是寫歌的那個李缙。

  傾傾聽完,忽然轉過臉去,看向了她的同伴,也就是站在斜對面,街另外一邊的那些公子小姐,“佳華姐姐,你那天沒有認錯人,他真的是李缙,你快過來啊!

  暈!
還沒完了是吧,你喊别人過來幹毛線啊!
你經過我同意了嗎,為了表示尊重,你好歹也問一下我嘛,怎麼能不顧别人的意願肆意而為呢!
你沒看出來我想走嗎,換句說話,就是不想搭理你們這些人,因為咱們真的不是一路人,實在是交集不到一起去啊!

  李缙皺了皺眉,他希望那位叫佳華的小姐不要過來,這樣他就不必再跟人浪費唇舌了,他現在嗓子很幹,賴得說話,尤其是跟不必要的人說話。

  可是事與願違,那位叫佳華的小姐還是露頭走了過來,并且其餘人等都跟着她一塊走了過來。

  “……”李缙對此感到很無語,但他又不能走,人家都過來了,他要是忽然走了,那算怎麼回事兒啊,豈不是太無厘頭了。

  “李缙,我給你引薦一下。
”轉瞬間,那位叫佳華的小姐便來到了近前,傾傾指着她,充當起了介紹人,“我的這個姐姐姓卓,芳名叫佳華,她是京中有名的才女,她們家是開書院的,京中赫赫有名的銘鼎書院,就是她們家開的。

  才女?
開書院的?
銘鼎書院?
這個銘鼎書院在哪嘎達啊?

  李缙知道書院,但卻沒聽說過這個什麼赫赫有名的銘鼎書院。

  書院,是中國古代民間實施藏書、教學與研究三結合的高等教育機構,最早出現在唐朝,一開始是地方教育組織,發展于宋代,正式的教育制度是由朱熹創立的,原由富室、學者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費,教學以自學為主,采取自學、共同講習和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理念是為了教育、培養人的學問和德性,而不是為了應試獲取功名,後由朝廷賜敕額、書籍,并委派教官、調撥田畝和經費等,逐步變為了多為習舉業而設的半民半官性質的地方教育組織。

  元朝時,書院制度極為興盛,書院遍及各路、州、府,專講程朱之學,并供祀兩宋理學家,這是元代統治者從蒙古南下入主中原後,出于緩和階級矛盾、進行文化控制的需要,元代統治者十分重視文化教育,其表現之一便是大力提倡理學,獎勵書院,因而書院在元代得到了很大發展,但另一方面,官府對書院控制嚴密,自由講學風氣不濃,書院充滿了官學氣。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