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楚一番話說得,老者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反駁,隻覺得少年言辭犀利,言語間直指問題的本質,不由發人省醒,老者的臉色也變得有些嚴肅起來,拱手施禮謙虛的問道:“那敢問小友有何良策能振災得力,不讓百姓受苦。
”
見老者沖他施禮,布楚也不敢托大,連忙還了一禮語氣緩和了些:“良策說不上,但災民也好流民也好,想讓百姓逃離這種一碰到天災就逃難的圈子,不外乎治病救人這四個字,我舉個例子,官府放糧施粥這就是救人但不治病,何謂病,這個病就是窮病,老百姓辛苦耕種一年交完各種苛捐雜稅家裡還能有多少餘糧,一旦碰到天災人禍,這些餘糧撐不住就隻能逃難,官府的稅我們是沒本事降下去了,國朝根本就是稅收,也不能随便降,那怎麼治老百姓的窮病呢,我在跟您舉個例子,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災民太多了誰也救不過來,但反過來想,人多力量大,隻要把這些災民集中起來開墾荒地,修築房屋,甚至開礦挖路幹什麼都行,然後再按大夥的工作量分配工錢米糧,以工代振隻要調整合理,老百姓有了吃飯的活計幹,你拉着他們跟你去暴亂都拉不動,等到災年過去了,災民們走了,這些幫助救災的地方您想想能多多少良田土地,這樣算起來官府還能倒賺一筆!
”
一口氣說完了這些,布楚笑了笑,才突然問道“老人家,您以前是當過官的吧。
”
李綱本來正凝神聽着布楚所謂的以工代振治病救人,心中不由為這少年的想法喝彩,猛然聽到布楚這樣發問,怔了一下也撫須而笑“老夫之前确曾在朝中為官,不知小友是怎麼看出來的”
“那不知道老人家以前是做什麼官的,小子剛才說了那麼多朝廷的壞話,不問清楚可不行。
”布楚假裝很害怕的樣子逗得李綱十分開心,隻見李綱哈哈大笑一番後突然嚴肅起來,字正腔圓的說道:“老夫字伯紀,号梁溪先生,乃是政和二年進士,曾官至兵部侍郎、尚書右丞,你可知曉!
”
布楚本來以為這老者最多以前也就是個員外之類的閑散官員,不然也不會流落至此,本想開個玩笑,誰知道這玩笑開出來個宰相,這下算是把布楚震住了,他腦海裡來回的都是那幾句“老夫姓李單名綱“老夫字伯紀,号梁溪先生””,這些東西加起來一個南宋名相的輪廓在腦海中清晰的起來..
李綱是誰?
正如老者所說的字伯紀,号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進士,曆官至太常少卿。
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
靖康元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禦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
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内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
紹興二年,複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罷官。
多次上疏,陳訴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在曆史上被稱為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不過曆史上不是說他與子李宗之南渡瓊州而後遇赦,隐居泰甯丹霞岩嗎,怎麼會跑到自己村子裡來呢?
疑惑歸疑惑,布楚還是連忙躬身行禮“原來先生乃是先賢名相,小子方才多有不敬,還請先生見諒。
”,李綱擺了擺手“罷了罷了,老夫隻是曾為右相,而今不過一平民爾,小布,老夫問你,你剛才說的那些确有可行之處嗎?
”
“先生問的是,剛才所說有些是小子空想而來,有些村子裡已經在做了,效果如何,先生一看便知。
”布楚恭敬的回答道。
“嗯,老夫上午隻是匆匆而過,并未仔細觀察,你下午可有空閑,陪老夫一起看看如何?
”
“正當如此。
”
布楚從地上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拄着拐杖跟李綱一起又把村子逛了一遍,這一次李綱看到有不明白的地方直接就會問布楚,布楚也在旁細心的解答,對于這個老人他是敬佩的,幾次為相幾次被罷免,宦海沉浮十數載,最後聽到南宋最終還是和金朝議和的消息郁結而死,這樣的千古名臣值得每個尊敬。
此時村子裡的人大多都在村外幹活,村子顯得就比較空曠,偶爾看到一兩個村民也都是上了年紀不合适重體力勞動的長者,這些人每人都拎着掃帚推着小車在清理村裡的街道,李綱頗感興趣的問布楚:“這些清掃街道的老者也是分配好的嗎?
”
“嗯,是的,自古大災之後易大疫,村子裡最近接納了很多流民,為了防止疫病的發生,我們專門從這些流民中挑選了一些老弱每日裡負責打掃村子,我管這個叫搞衛生,隻要大夥居住的環境幹淨,疫病就很難發生了。
”
“難怪老夫總覺得這個村子裡幹淨的過分了,即便比之京都有過之”
兩人邊走邊聊,一路上李綱問了許多問題,布楚或是舉例說明或是親身示範,這樣講解下來李綱感到無比的新奇,整整一個下午都在布楚的陪同下到處走到處看,一直到了晚上才回營地休息,布楚知道了李綱的身份,自然不會再讓他跟大夥擠在一起,專門騰出來了一件房子給他居住,卻被李綱拒絕了,他說他現在既然是個難民就要有難民的樣子,跟大夥同吃同睡也沒什麼不好,布楚無奈,隻能叮囑營地的衆人多留意一下這邊的情況。
李宗之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營地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父親正在火光下凝神書寫着什麼。
他可不像李綱一樣在村子裡溜達了一天,中午一吃完飯就被安排李文李武的手下跟着一起幹活,看到父親認真書寫的樣子不由好奇的湊上去觀看。
“治病救人,呃,以工代振,衛生?
水泥?
父親您寫的這些是什麼呀?
”火光忽明忽暗,李宗之也沒有看的完全,隻是父親寫的一些詞彙看起來着實新鮮,隻能隐約好像明白一點,又不太明白,忍不住開口詢問。
“噢,是宗之回來了呀,怎麼樣,可曾累着?
”李綱并沒有回答李宗之的問題,仍然低着頭書寫。
“勞父親大人記挂,,這村子着實有些新鮮,幹活的時候分配的極為清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要幹卻又不至于太過繁重,孩兒隻是許久未曾勞作,累還是有些累的“想起下午幹活的經曆,李宗之就有一種新奇的體驗,這種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任何地方都有,可像這個村子一樣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調配的就很少見了,這樣工作了半天确實沒感覺到怎麼勞累。
李綱這時才放下手中的毛筆,把鋪在桌上的文冊拿了起來輕輕吹了吹墨迹,笑了笑“新鮮,确實新鮮,宗之,來你來看看這本文冊如何。
”說完把文冊遞給了李宗之,李綱的年紀畢竟是有些大了,從布楚走後就一直在書寫這本文冊,此時一寫完,感到了身體的疲倦,但是相對他身體上的疲累,老人家的精神卻是出奇的旺盛,言語間的喜悅之情完全不加掩蓋。
李宗之見到父親這麼開心,也很高興的接過文冊,自從父親被罷官流放之後已經很少有這麼開心的笑容了,雖然後來皇上赦免了父子二人,但父親的臉上總有一股郁結之色,這兩年之所以陪着父親到處走到處看,也就是想借着遊玩的機會解開父親的心結,但事不遂人願,這兩年大宋天災不斷,百姓的日子不好過,本來是出來遊玩的父子二人,總是能看到逃荒的災民和各地官府的不作為,結果父親的郁結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又加重了幾分。
。
。
李宗之拿着手中的冊子越看越是心驚,這冊子上寫的主要是一些振災的法子,從最開始治病救人的理論,到實際操作的以工代振,再到細化下來的衛生條例等等等等,有些方法模式他聽都沒聽說過,甚至有些離經叛道,但細細想來又發人深思,若這本冊子傳揚出去,這天下災民也好,負責救濟赈災的官府也好都能從中受益,李宗之反複的看了幾遍,才合上冊子,深吸了一口氣敬佩的對李綱說:“難怪父親今日如此高興,原來竟是寫出了如此恩澤蒼生的文冊,孩兒為天下萬民賀,為父親賀!
”說完恭恭敬敬的給自己的父親鞠身行了一禮。
李綱聽到李宗之的話更開心了,哈哈的笑出聲來,“哈哈,宗之,你搞錯了,這冊子雖是老夫所寫,但其中内容卻并非是我所著,而是另有其人呀,哈哈哈”
“另有其人?
那是誰著的?
”李宗之楞了楞,疑惑的看着李綱。
李綱笑的更開心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本冊子裡的内容竟全是從一十三四歲的少年口中說出,真是英才呀。
”
“什麼?
十三四歲的少年寫的?
這。
。
這不可能吧,父親大人會不會搞錯了?
“李宗之還是不敢相信這一切,猶自不可置信的看着李綱。
“搞錯?
若非老夫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筆所書,老夫也是不信的,但此事确實是老夫今天方才從一少年口中知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