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蕭軒也沒有期望僅僅是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整肅和清洗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雖然從理論上說既然在古典時代就存在波斯帝國那樣三千裡範圍的帝國,中世紀就存在從西班牙到唐朝邊境的阿拉伯帝國,文藝複興時代就出現了西班牙那樣第一個日不落,更别說把勢力伸向遠東的俄國。
統治邊界的極限恐怕在就超越了中國曆代王朝邊疆。
不過當自東方而來政權把整個北半球的文明地帶都囊過在内的時候,“邊重心輕”的隐患還是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
雖然此時的東方不是拿破侖戰争時代的英國,獨立戰争或者美英戰争那樣的機會在短期内未必存在。
可遼闊海外地區的離心傾向總是不可避免的。
蕭軒所能夠想到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也隻有“流水而不腐”了。
針對其整個數萬人規模的上層統治層乃至整個駐軍體系定期進行輪換。
并且不似美英在北美殖民地那樣保留甚至轉移生産力,而是某種意義上做為真正的殖民地來經營,或許隻有如此才能真正獲得大量的利益。
蕭軒在臨近波斯地區并不算太遠的地方展開的大規模清洗也讓此時的阿巴斯二世乃至波斯的首相感覺到壓力頓時一輕。
毫無疑問,在正常的權力邏輯之下,剛剛進行了這樣的大手術,那麼針對波斯的遠征可能也隻能最終不了了之。
卻沒有想到在春季還沒有完全過去,夏季還沒有真正來臨的時候,蕭軒再一次針對波斯一帶展開了作戰行動。
雖然之前進行大面積清洗的二十多萬大軍多以不可用,可是能夠投入作戰的可靠力量仍有五萬左右的規模,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足夠了。
五萬人左右的作戰力量以三個旅戰鬥群為一路兵分三路從其他幾處要道在春季的泥濘漸漸過去的時候展開了行動,而蕭軒親自所率領的規模在五六千人左右的核心主力則直逼中部都城伊斯法罕。
面對強敵從各個方向上的壓境,特别是蕭軒所率領隊伍的長驅直入。
雖然并不是很了解那些東方之敵強大的阿拔斯二世有集中兵力在外線展開決戰的打算,不過長老理事會最終還是采取了更為保守和老成持重的辦法。
因為根據之前獲得的一些内部消息。
那東方的強敵有一種能夠在雲層一般的高空中以珍貴的望遠鏡發現敵情的手段,這樣以來,盡管在波斯境内有很多方便設伏的地方,可卻沒有人能夠保證在野外的作戰中不面臨馬木留克人那樣的被動。
于是在動員之下,各地還算像樣的堪戰大軍從各個方向上開始向伊斯法罕一帶集結。
同奧斯曼帝國相比,薩菲波斯的戰争潛力要小上一些,而且精兵主義的影響更重,整個王朝堪戰兵力的規模也略小,不過因為在統治方面的封建性更小的緣故政令在很大程度上更為暢通一些,并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就在伊斯法罕一帶集中了包括皇宮衛隊在内的二十二萬人的力量,乃至都城大概十萬人左右動員起來的民莊,從某種角度上說似乎并不比當初的伊斯坦布爾的防禦兵力薄弱。
當然,也正因為薩菲王朝在之前的作戰中并沒有遭遇到傷筋動骨的損失才能在都城一帶集中起如此龐大的力量。
在這個時候,攻入波斯境内的其他三路大軍卻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去進攻伊斯法罕,而是繼續按照原定計劃針對目标區域範圍内的各地展開大規模的清洗。
應該說同擁有不少基層貴族的奧斯曼境内的基層相比,薩菲王朝的基層就沒有那麼鞏固。
在外來力量的進攻面前很多地方都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當然,在波斯境内,蕭軒并沒有采取奧斯曼境内不少地方那樣極端的政策,也并沒有通過打算“殺人換種”的方式來解決當地的問題,更多是采取如同河中乃至舊疆等地不少地方那樣“人滾地留”的策略,雖然也帶來了規模不小的反抗,卻終究沒有遭遇到奧斯曼境内那樣此起彼伏的掙紮。
在伊斯法罕城内的不少守軍見到隻有區區數千敵軍趕到的時候,很多軍官将領也似乎改變了以前的看法:“似乎完全可以确定,從那軍隊的模樣和裝備來判斷,定是那東方國王的近衛無疑。
隻要我們集中精銳力量吃掉他們,或許就能為整個民族立下罕見的奇功。
。
。
”
隻是當初跟随大軍一起出征參加過安卡拉一帶交鋒的很多軍官将領才更為持重一些,因為很多人都見識過這些非同尋常的軍隊擁有着怎樣恐怖的火力。
為了平息争議,此時薩菲王朝的首相也不得不最終同意一些求戰派的軍官将領組織隊伍展開一次針對強敵的進攻。
最終按照約定,大概五萬人左右的兵力投入到進攻當中,不過整個城内的一半以上的火器乃至大部分精銳弓手也将為這次反擊提供支持。
就這樣,在蕭軒所率領的隊伍剛剛在城下紮營之後不久,城内的守軍就自第一時間組織了反擊。
如果是正常的情況,用僅僅十倍左右的兵力優勢去進攻中傳說中極為罕見的精銳之敵的做法,是根本沒有人能夠做出這個決定的。
可是當蕭軒所率領的隊伍擺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單薄之陣的時候就給了不少守軍以率領這支部隊的人是一個極為外行之人的看法。
在正常的邏輯體系之下,不管怎樣強大的大軍,如果連一排還算像樣的橫隊都無法組成,平均間距似乎超過一人左右的距離,那麼就算人人都是武藝上的頂級高手,也根本沒有辦法應對像樣軍隊的進攻和沖鋒。
為了進一步增加勝算,在城内的大軍在反擊之前也接連不斷的展開了炮火準備,超過千門左右守軍的火炮在幾乎接近最大極限射程上也接連不斷展開炮擊,打出了無數如雨一般的霰彈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