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正月初六,立春,天子劉協與相國董卓率三公九卿,到長安城東方八裡之郊迎春,祈求豐收,大赦天下。
與此同時,河東太守張遼在河東祭祀社廟。
祭祀之後,張遼在太守府前向河東大小官吏和百姓舉酒祝福,并在太守府、河東書院、安邑宮等地方首先推出了貼春聯、鑼鼓隊、舞獅子等活動,這些活動對于此時的人來說,很是新奇,熱鬧而有趣的活動令百姓無不耳目一新,精神一振,比之往年,河東各縣都多了一種新年的活氣。
與此同時,張遼也推出了餃子、饅頭、包子、烙餅、燒餅以及羊肉湯、炒菜、刀削面等新食物做法,并在廟會前由軍中一百多個庖廚當衆展示。
一連數日,廟會前的人越聚越多,新食物的做法傳遍了各縣鄉,豐富了百姓飯桌上單純的菜譜和主食,令百姓無不歡喜。
民以食為天,張遼沒想到的是,他的這次舉動,甚至比先前所有仁政的效果都要好,影響都要大,令百姓無不稱道,并廣為傳揚,直至關中、太原、冀州,甚至後來被不少庖丁和百姓尊為食祖,各種文遠菜、使君湯層出不窮。
而百姓崇拜的力量是無窮的,張遼此時根本沒想到這一次舉動對他的巨大好處,令他的名聲在百姓中越傳越廣,凡是新食物傳到的地方,都将有他的傳說。
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二,張遼又親自到各處軍中演武聯歡,鼓舞士氣,軍歌嘹亮,将士振奮。
正月十五月圓之夜,張遼又宣布安邑子時前暫時解除宵禁,在太守府前舉行了篝火晚會,舞獅子、舞龍、宮燈、比武、軍歌、猜燈謎,各種活動,将河東郡的文人、軍人和百姓融合在了一起。
太守府前,鑼鼓喧天,兩排宮燈從府門口直向遠處蔓延,燈火通明,一百多個郡吏都在,個個精神昂揚,過年時張遼給他們發了米糧布帛,令他們個個都是幹勁十足。
除了郡吏,還有軍人,文士和百姓。
府門前,兩頭舞獅在鑼鼓聲中過山爬台,縱橫起躍,看的一衆百姓拍手歡呼,須臾,獅子舞罷,獅頭下一人出來,正是使君張遼,一身青衣勁裝,英武不凡。
張遼朝一衆文士和百姓抱了抱拳,正要回去,兩條火龍從安邑宮那邊盤旋飛舞而來。
火龍是用竹篾編成圓筒,形成籠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龍衣,内燃牛燭,十分威武,一條火龍頭下鑽出一人,正是興奮的牛輔,在鑼鼓聲中朝張遼大喊:“文遠,快來!
”
張遼哈哈一笑,當即上去,接了另一條火龍的龍頭,與牛輔兩條火龍穿插舞動起來,衆郡吏、軍士和百姓不由吼聲更響,完全沉浸于前所未有的歡快之中。
直到半個時辰之後,張遼才大笑着回到了太守府前,旁邊一個帳子下,張遼的妾室尹月、賈诩的妻子張氏、郭嘉的妻子甯氏、袁基的妻子韓氏、關羽的妻子胡氏、典韋的妻子李氏,還有更多的女眷和孩子都聚集在這裡,觀看着這一場聞所未聞、前所未見的盛會。
一衆小輩,如典韋的兒子典滿、關羽的兒子關平,正在場中正比試武藝,打得熱火朝天,卻看得兩個母親緊張不已。
而郭嘉、司馬徽、徐庶、石韬、司馬懿等一衆文士和學子則在那邊的宮燈下猜着謎語,一個個皺眉苦思,搖頭晃腦,其中有不少燈謎都是張遼出的,這種新奇的活動,獨特的思維,令他們一時間還真猜不出來。
不多時,小袁誠在潘奉的陪伴下跑了過來,大聲問張遼:“張叔父,見人就笑的謎底是什麼?
”
那邊徐庶等學子聽到小袁誠的呼喊,也不由紛紛豎起了耳朵。
張遼呵呵一笑:“竺。
”
小袁誠還沒反應過來,那邊的徐庶等學子卻是個個恍然大悟,腦洞大開,急忙又去看其他燈謎。
“有心得志,此必是士也。
”一個聲音哈哈大笑,卻是徐庶聽了張遼的啟發,轉眼之間便猜了一個出來。
馬上就有郡吏去給他發燈謎獎勵。
張遼呵呵一笑,到了府門前,那裡還有不少老成持重的文士沒有下場,隻是興緻勃勃的觀看。
“州平兄,如何?
”張遼看向一個面目清朗,器宇不凡的中年文士。
那人連連颔首,道:“不想張使君除了沙場馳騁,還有這般才能,實令吾佩服不已。
”
張遼哈哈大笑。
此人正是原西河太守崔鈞崔州平,曾響應袁紹讨伐董卓,在河内被張遼擊敗,後來便一直留在河内,隻是正因他的起兵,令其父崔烈被董卓押入大牢。
前幾日他也不知道怎的察覺了毌丘毅的動向,在毌丘毅悄然帶兵進入河東的時候跟随了他來見張遼,隻有一個要求,請張遼向董卓寬言救其父親崔烈。
對于這個賴上來的家夥,張遼自然大是歡喜,崔州平此人能與徐庶同列為諸葛四友,自然有大才,何況他曾擔任河西太守,熟悉河西郡的地利人事,對自己下一步謀取河西可謂雪中送炭。
至于救他父親之事,張遼也頗有把握,因為曆史上董卓便隻是将崔烈下獄,并未殺害,等到王允複出時,崔烈再次複出,擔任城門校尉,後來死于李傕郭汜之亂。
如今張遼在,自然能有把握救崔烈出來。
不多時牛輔過來了,崔鈞急忙回避。
牛輔瞪着張遼,急聲問道:“文遠,那個千裡姻緣一線牽是什麼字?
”
顯然他也被燈謎鬧得糾結不已。
張遼呵呵一笑:“老牛,這個還是猜出來才有意思。
”
牛輔哼道:“要能猜出來,我還用問你?
”
張遼吐出一個字:“重。
”
牛輔一聽,當即比劃起來,旋即恍然大悟,又道:“如此說來,那個千裡草,便是董了?
”
張遼哈哈一笑:“不錯,牛兄真是聰慧過人。
”
牛輔擺了擺手,低聲道:“文遠,為兄恐怕不能在河東久待了,要趕去弘農了。
”
“哦?
”張遼心中一動,看向牛輔:“為何如此?
”
牛輔道:“外舅大人将李傕、郭汜、樊稠、張濟、文和五個校尉交由為兄統領,他們均在弘農,為兄在這河東,卻是鞭長莫及,實在不妥。
”
“何時起行?
”張遼問道。
牛輔道:“就在明日,今夜這場盛會,便當是文遠為我送行了。
”
張遼點了點頭,歎道:“如此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見牛兄。
”
牛輔拍了拍他肩膀:“總有見面之時,文遠是我牛輔此生結交的最好一個朋友,也是我見過的最曠達最有能力的大才,他日成就不可限量。
”
張遼默然片刻,道:“涼州軍中,也數牛兄為人最是誠摯可交。
”
牛輔哈哈大笑:“這話怕也隻有文遠說了,我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做這中郎将,皆賴外舅大人,我也就看文遠對眼,對其他人可不如此。
”
張遼呵呵笑着。
他知道,郭嘉的計策見效了,他下一步要謀劃上黨、太原和河西,牛輔留在河東卻是不妥,難免察覺異常,反而壞了眼下的情分。
因此郭嘉出計,策動了牛輔身邊的巫女,言道牛輔不宜再留在河東,否則于他不順。
牛輔最信巫祝之言,恐怕去弘農也是他主動向董卓提出的。
張遼心中感慨,無論如何,自己在河東與牛輔相處的還不錯,他日當可救他一命。
牛輔離去後,時辰也接近了子時,在張遼的命令下,衆人意猶未盡的慢慢散去。
就在這時,毌丘興匆匆而來,低聲道:“使君,衛家二公子半個時辰前去了。
”
張遼一呆,衛仲道死了?
他心中怅然,縱然自己幾番派軍醫診治,衛仲道終究還是沒扛過宿命,那蔡琰父女呢?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