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漢末召虎

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

漢末召虎 秋風知了 2662 2024-01-31 01:12

  事實自然不可能那麼簡單,彼可取而代之也,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實際上真正做起來并不簡單。

  劉邦取代秦朝立漢,傳承數百年,一在于他得人用人,二在于秦以暴亡,不得人心,三在于六國貴族與秦争鬥,他漁翁得利,四在于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五在于他先入關中,名正言順得了秦三世子嬰奉上的傳國玉玺。

  張遼最佩服老孔的一句話,名正則言順,這是綜合人心、人性、輿論、秩序、道德的一句話,是中國代代相傳的根本,正如後來的宋建立比遼晚,但被尊為正統,就是因為他繼承了前朝,後朝也是繼承他,清入關以武取天下,卻也不得不尋找一些理由,以名正言順的繼承前面漢人建立的朝代,這就是名正言順。

  在漢末而言,曹魏代漢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隻因名不正言不順,曹操不敢妄動,到了曹丕,千方百計順應五行學說,強行靠攏谶言,又三番五次搞禅讓,也不過是為了一個名正言順。

  但漢終究是一統天下數百年,深得人心,不同于暴秦,是短暫的統一,沒有歸屬人心,所以曹魏代漢很是勉強,這個名正言順完全不夠,故而曹魏很快夭折,而司馬篡魏也很是輕易,這就是人性,你曹魏得國不正,我篡國也理直氣壯,而且會有一批人可以堂而皇之的支持他,随後到了南北朝,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其他人紛紛效仿,名正言順這個秩序一旦被打破,一亂就是數百年。

  反之蜀漢,劉備始終講究名正言順,以漢為國号,繼承漢室,看似虛僞,但帶來的卻是蜀漢政權的相對穩定,漢室餘味尚在,劉備還能享受餘香。

  劉備托孤時對諸葛亮說什麼可取而代之,實際上對于諸葛亮而言是一劑毒藥,如果諸葛亮真要取而代之,那蜀漢會立時分崩離析,沒有名正言順這個根本,沒有劉氏這個招牌,在當時的環境下,諸葛亮沒有名正言順的立場,根本難以聚合益州、荊州、東州、羌氐等各方勢力,帶來的隻會是一團亂。

  就孫吳而言,也始終尊奉漢天子,直到劉備和曹丕稱帝後,打破漢室最後一絲名分,孫權才敢吃這個螃蟹。

  蜀、魏權臣輔政,一個鞠躬盡瘁,一個篡權得位,兩個不同結果就在于名正言順這個大環境。

  張遼如今就是有野心取代天子,時機也根本不對,漢室人心猶存,一旦他露出苗頭,縱然全面掌控形勢,結果也是難以估測的,至少劉虞、楊彪等中立派會立時與他開戰,而他手下一些依附的朝臣也會離心吧,數代之後也未必不會有其他權臣大将篡他張家的位。

  照目前的情況看,與天子劉協的決裂是遲早的,隻是輕重而已,張遼目前隻想趁着沒有決裂之前,多做一些事,将一些政令以朝廷的名義推行下去,這樣即便日後決裂,他再次實施起來也會輕松很多。

  看到張遼陷入沉思,唐婉明眸中閃過一絲憂色,輕聲道:“夫君,就怕陛下诏令之下,曹将軍、劉将軍、段将軍諸人離心。

  張遼哼道:“我喜歡交朋友,即使起初是利益相合,但也不要永遠用利益來維系,合則力,不合我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我自謂以誠待之,如今處事已有兩年,若彼等還是那般容易被離間,隻能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這般朋友與盟友不要也罷。

  這兩年來,張遼最大的收獲就是在施政中聚攏了一群與他志同道合不離不棄的實幹能吏,而不再是原來那種薄弱的依附關系,如荀彧、荀攸、鐘繇、糜竺、沮授、魯肅、步骘、鮑信諸人,至于賈诩、李儒、郭嘉等謀士與高順、趙雲等武将自是更不必說了。

  不過段煨、曹操、劉備等回京的諸侯依舊是遵從天子,與他并沒有明确的附屬關系,眼下涉及到與天子之争,這些人的立場就很難說了。

  唐婉雖然不幹張遼政事,但此時也有些擔憂,道:“莫不如請伏皇後……”

  張遼神色微變,搖了搖頭:“不必,宮中鬥争險惡更勝朝堂,還是不要讓她攙和的好。

  一旁貂蟬低聲道:“主母,伏皇後已經病了兩個月了,清瘦了很多……”

  貂蟬因在關中曾與張遼一道救了伏後,所以回到雒陽後,伏後常邀她入宮,她的身份是張遼的侍衛,不比唐婉,入宮來往倒也不妨。

  伏皇後自開春後生病,先是宮中禦醫診治,月餘不見好,後來張遼也派了醫師給伏完,但仍是無用,為此張遼差蘇婳尋來四處遊方的左慈入宮診治。

  此時唐婉聽到伏皇後的病還不見好轉,不由蹙眉道:“左道長前兩日進宮診治,不是開了藥麽?

  貂蟬偷偷看了一眼張遼,道:“左道長雖是開了藥,卻讓妾身告訴将軍,說皇後的病是相思不得,又心懷憂慮,因而成疾,若不得根源,恐難以見好,隻會反反複複。

  唐婉看向張遼,卻見他的神情變得從來沒有的沉重,又有着幾分郁結,她一時之間也不知說什麼好了,神情也跟着張遼變得憂愁起來,拉住張遼的手:“夫君……”

  張遼向來堅毅的臉上唯餘苦澀和無奈。

  ……

  邺城,州牧府,年已四旬的袁紹坐在上首,田豐、逢紀、許攸、高幹等謀臣皆在下首。

  此時袁紹少了幾分當初擔任盟主和奪取冀州牧時的意氣風發,多了許多穩重和内斂。

  當初讨伐董卓不利時,袁紹與曹操這對難兄難弟曾商議日後去向,袁紹志在南據大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衆,南向以争天下。
而曹操則規大河以南,以待其變,又自求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可。

  可惜曹操的天下智力之首荀彧被張遼截胡了,中期發展的郭嘉、荀攸也沒了,雖然也招攬了不少人才,但被張遼搶先一步奪取青州,更大敗其于徐州,導緻曹操困于一隅,難以伸展,隻能入京。

  而袁紹同樣悲劇,他奪取冀州後,想要進而奪取幽、并、青三州之地,結果并州被張遼早早控制,幽州同樣進兵不利,青州被打折了一條胳膊,冀州也被奪取了常山、中山二郡,這幾年幾次攻打,都被郭嘉和趙雲這對搭檔折騰的欲生欲死,損兵折将,加上張燕在太行側翼騷擾,他隻能困守冀州,起初的戰略雄圖不得不胎死腹中。

  如今看到張遼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和名望越來越大,袁紹心中無時不憂,張遼幾乎成了橫在他喉嚨的一根刺,更是懸在頭上的一柄利劍。

  弟弟袁術在江淮稱帝後,袁紹雖然不恥,卻也在謀劃着應對張遼了。

  他這幾年雖然難以伸展,但在冀州站的很是穩固,四面皆敵的處境也讓他手下的汝颍派和冀州派合力對外,加上冀州的富庶和人口,他的實力也是僅次于張遼。

  不過袁紹心中很清楚,張遼占據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未來的發展勢頭遠勝于他,如果他此時再不圖張遼,那日後隻能困守等死了。

  此時袁紹将衆謀士召來,就是商讨應對張遼之計。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