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目光掃視着這些高呼請命的朝臣,心中霎時間轉過今日朝堂上的一幕幕情形,心中迅速分析着事情的來由。
從伏均請命開始,包括那些他自己門下的那些應和朝臣,多半都是沒看透其中厲害,或者是說根本不在意張遼與天子是否君臣相得,他們期盼的是張遼的權勢和地位越來越強,他們自己才會更有前景,甚至張遼做了天子更好,他們都是從龍之臣。
這一點張遼完全理解,一個團體本就是如此,手下人隻希望自己的主子越來越強,隻維護自己主子的利益而完全不在意其他人。
至于劉虞這些中立派,多半是期望自己出兵讨伐袁術,因為他們先前是反對者,如今轉了立場,自然要給自己些好處,而這個好處就是大司馬了。
而董承那些黨羽則不同,他們必然是今日事情的謀劃着,一舉一動都是滿滿的惡意!
這是要将自己與天子對立起來,與那些心向漢室的人對立起來,讓自己做董卓和李傕。
張遼此時的頭腦非常清晰,一環環解開眼前問題的根由和董承他們的目的。
董承他們是怎麼想的?
以己度人,在滿朝大臣皆盡請命的情況下,恐怕他們認為自己會熱皿沸騰、躊躇滿志,自認衆望所歸,心安理得的接受大司馬的職位吧,畢竟這是加強自己的權勢,而且加九錫極為誘人。
退一步講,便是自己不接受,隻要自己稍有猶豫或含糊,恐怕天子也會心生忌憚,猜忌自己吧。
再退一步講,自己堅決不接受,那麼也該領命出征吧。
為什麼董承此前一直阻止自己發兵讨伐袁術,如今卻盼着自己發兵?
前後态度截然相反,必然有因由!
這幫家夥不可能為天下着想,多半懷有私心,而前後情況變化最大的莫過于董貴人懷孕,與此同時伏皇後病重,董貴人的地位對于董承非常重要,毫無疑問,他們的目标在伏皇後!
趁着自己離開,謀劃廢後,甚至害死皇後,而後扶董貴人上位,皇後的地位非同小可,漢朝幾百年來後位一直影響着朝堂的格局,何況董貴人懷孕,一旦誕下皇子,董承的地位會暴漲!
這其中等皇後死或者害死皇後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伏皇後身後站的是自己,隻要伏皇後活着,即便自己離開京師,他們也絕不敢廢後。
想到那個隻顧着劉協而自己餓病将死的可敬女子,想着那個如今因偷愛自己而纏綿病榻的可憐女子,想着董承這幫家夥的惡意,張遼心中湧出一股怒火!
真惹怒了自己,敢殺他個天翻地覆!
玉石俱焚!
董承又如何?
劉協又如何!
自己顧念的是這個天下,而不是一個君主,顧念的是家人和朋友,而不是那些道貌岸然卻懷私心的名士大臣。
朝堂下面,種輯叫的最響,神情最是慷慨激昂,仿佛他的主子由董承換成了張遼:“陛下,張将軍要征讨袁術,須拜大司馬,領天下兵馬,方能承天子之威,奉朝廷之義……”
禦座之上,劉協衣袖裡拳頭緊握,咬牙切齒,臉頰抽搐,突然出聲問道:“張将軍功在社稷,本該封賞,卻不知将軍意下如何?
”
聽聞天子發問,滿朝大臣都看向張遼,不由緊張起來。
在衆人的注目中,張遼緩緩起身,來到大殿中間,朝天子一禮,聲音低沉:“陛下,臣請罪。
”
衆朝臣聽了張遼此言,皆是一愣。
“不知張将軍何罪之有?
”
劉協眼睛低垂,聲音平淡,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他心中卻是憤怒無比,恐怕是這張遼要做出三辭三讓的姿态,讓自己丢盡天家顔面。
這時不少朝臣也反應過來,這是要三辭三讓了,種輯等人臉上已經不由露出冷笑。
衆人隻待張遼出言推辭,表示自己無德擔任大司馬,卻不想陡然轉身,三五步邁到種輯面前,擡手就是一個勾拳。
砰!
種輯慘嚎一聲,跌掉在地。
這一幕在電光火石之間發生,無論是禦座上的天子還是下面的朝臣都驚住了,種輯身旁幾個黨羽更是駭得連連後退。
衆人這才明白張遼為何先請罪,因為他要打人!
“張遼!
汝安敢在朝堂之上毆打大臣!
”
種輯倒在地上,捂着臉頰,看着張遼,目眦欲裂。
張遼面無表情,擡腿就是一腳,咔嚓!
衆人聽到了種輯骨折的聲音,雙腿也忍不住抖了下。
“啊!
”種輯凄厲的慘嚎聲傳遍了整個朝堂,劉協與大臣無不色變。
“張将軍,汝因何毆打大臣!
”
司空楊彪第一個站出來指責張遼。
張遼看了他一眼:“若今日董承上殿,斷腿的就是董承!
種輯不過是替董承代過而已。
”
嘩!
滿朝大臣震驚不能語,楊彪指着張遼,神情憤怒。
“陛下,諸同僚。
”
張遼抱拳向天子與四周,聲音沉厚:“天下淪亂至此,百姓泣皿州郡,此朝廷之過!
張遼隻是想與諸同僚撲下身子,為天下、為百姓做些事,自入朝廷以來也問心無愧,不想與這些小人在朝堂上勾心鬥角,徒耗心思!
拜什麼大司馬,加什麼九錫,張遼非王莽,卻非要将張遼置于風口浪尖,非要離間張遼與陛下!
此等惡毒心思,屍位素餐、誤國毒民之輩,可恨!
該殺!
”
他說罷,向劉協一禮:“唯陛下明察!
”
朝堂上一片寂靜,連慘叫怒罵的種輯也瞠目結舌,誰也沒想到張遼竟然将私下見不得人的勾當如此坦白的說出來,幾乎是粗暴莽撞,一點也沒有政客該有的城府與手段。
可正是如此看似粗暴莽撞的做法,才讓張遼的尴尬處境一下子明朗起來,方才那些人所有的叫嚣和努力都化為烏有!
禦座之上,劉協驚愕難言,張遼如此态度,那必然不是什麼三辭三讓了,難道是自己想多了?
方才指責張遼毆打種輯的楊彪也沉默了下來,無話可說,細思張遼奉天子以來的所作所為,确實可謂問心無愧了。
劉協看了看張遼,又看了看地上痛苦的種輯,揮揮手:“将種大夫帶下去診治罷。
”
很快有外面守衛的虎贲上殿将種輯帶了下去,大殿上仍是一片寂靜,再也沒有人叫着拜張遼為大司馬了,首倡的伏均此時也察覺到了問題,面色有些蒼白與愧疚。
這時,太傅劉虞開口道:“張将軍心懷忠義,可敬可佩,大司馬之議且罷,臣請拜張将軍為大将軍,是為名正言順。
”
司空楊彪附和道:“太傅之言有理,可拜張将軍為大将軍。
”
随即尚書令荀彧、廷尉鐘繇、太尉周忠等朝臣皆出列附議,一看他們附議,張遼手下其他朝臣登時有了主心骨,紛紛附議。
此時的朝堂附議聲整齊肅然,比之剛才董承那幫黨羽的叫嚣要有序多了。
劉協目光掃過衆人,猶豫了下,出言道:“準奏。
”
這一次張遼沒有拒絕,行禮道:“謝陛下與諸位同僚。
”
大将軍與大司馬同樣位在三公之上,同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二者有着本質的區别,大将軍曆來有之,是屬于體制内的職位,統領天下兵馬名正言順。
而大司馬卻是權臣炮制出來的職位,最典型的兩個就是王莽與李傕,這是體制外的職位,與董卓當初的相國等同,意味着擅權與不臣,在天子與衆人眼裡也是不同的。
大将軍是劉協如今可以接受的,張遼自然不會反對。
不過劉虞支持張遼做大将軍,自然也有他的目的,此時他又奏道:“袁術僭逆,請大将軍發兵征讨,以正朝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