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有旨,爾等群臣既已上了奏折,如何又于午門外跪奏死谏?
擾亂内宮?
着本司和錦衣衛廷杖,欽此!
”劉知遠笑眯眯地一屁股坐下小内監搬過來的椅子上,瞧瞧這麼多人跪在自己腳下,真爽呀!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這些參加文死谏的大臣們,有六部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科道官,他們不僅不悲憤,反而個個喜形于色。
這就是一種詭異的價值觀,遭受廷杖,那就是忠臣,留名青史,他們巴不得提起屁股挨打。
不過,廷杖是一門十分有學問的藝術,司禮監、錦衣衛會不會借此打擊平時不和睦的人?
公報私仇?
大有可能,所以一些平時對司禮監太監不恭敬的人,内心搖擺不定,患得患失。
賈琮雖然是一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舍生取義模樣,不過他餘光還是看見了這些人各不相同的臉色。
賈琮看得很清楚,這群人裡面,不乏一些為皇帝失德、違反祖制而悲憤的愚忠之臣,但那隻是極少數,像徐有貞等人,報的心思和自己差不多,沽名買直,居心叵測,他們哪裡甘心去死?
能把生死、功名富貴抛到九霄雲外的人,不是沒有,這種人大多數屬于禦史,而且是年輕的禦史,他們資曆淺,不是老油條,也不會顧及什麼前途,因為,禦史也是最容易被皇帝施加處罰的人,動辄罰俸、降級、調外任、充軍,尤其是充軍,雖然充軍比死刑低一等,但是生不如死,比死刑都殘酷,這似乎也是很多禦史的宿命。
不過凡事要分為兩面來看,禦史言官本來就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甚至是死亡的風險,但是禦史的升官資格,翰林院也望塵莫及,這也是皇帝的一種鼓勵手段。
但凡是禦史出身,調外任都在四品知府以上,直接進布政司參政、參議,這又是讓熬幾十年資曆的人羨慕不來的。
這些認識與觀察力,自然對賈琮的未來官場大有助益,他還看到與司禮監秉筆劉知遠并列的錦衣衛左都督餘彪。
“劉知遠是戴權的幹兒子,必然知會過,至于餘彪,是自己人了……呵呵,這回還是我完勝了……”賈琮内心大笑,他飛快掃視二人,果然發現二人快速給他傳達了一個放心的眼神。
随着劉知遠一聲令下,幾十個雜役太監、錦衣衛力士風風火火上來,不由分說,把賈琮等群臣按到午門外的一條溝道邊。
錦衣衛力士分别兩人按住一個官員,雜役太監提來木闆鋪在下面,又拿來繩索,雙手、雙腳全部綁上。
難怪說自從明朝廷杖開始,士大夫之辱,前所未有,這也是皇帝駕馭群臣的一個手段,不聽話,内閣大臣,照打不誤,賈琮心裡都大罵了。
他仔細地左右看看,果然看出門道,大約四五十個官員,卻是分批出來的,賈琮、司馬匪鑒、王應麟、張茂才等和司禮監、錦衣衛有交情的,被分在最後一批。
欽天監等分在第二批,徐有貞、魏無知、羅敏、蔣化蛟、丌詩軒、賈斯文等分在第一批。
錦衣衛掌刑百戶、校尉們一人分配一個,挨個站好,就等劉知遠發話。
張茂才瑟瑟發抖:“子禮,我來的時候,什麼也不怕,就覺得跟着你,大有希望,可現在不知怎麼回事,雙腿雙腳控制不住地發抖,牙齒不停地打顫。
”
“害怕就是害怕!
找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
”司馬匪鑒呸一聲:“掌刑的錦衣衛,能夠做到白紙放在磚石上,磚石破而白紙不裂,誰不知道啊?
”
王應麟沉默,也不知道他是後悔,還是什麼心情,就在此時,劉知遠品服下面、餘彪一品都督獅子袍服下面的腳,突然向外張開成外八字:“第三批,行刑!
看着打!
”
掌刑百戶、校尉是老手了,他們得到了兩個信号,第一腳步是外八字,代表不能打死。
第二,看着打,就是走個過場,随便打,起碼十天八個月就能下地走路。
“啊!
”
“啊啊!
”
“啊啊啊!
”
張茂才的叫聲簡直震動雲霄,穿金裂石,第一批行刑雖然隻是外八字、看着打,不會傷筋動骨,但那種皮肉之苦,養尊處優的人還是受不了,另外兩批人,已經有人不受控制地尿褲子。
賈琮死命忍住不出聲,隻覺得屁股涼嗖嗖的,明顯是流皿了,他暗道:“流得值得啊,這回不僅能保住小命,還能一勞永逸地幹掉魏無知他們……”
輪到第二批,餘彪咳嗽一聲:“呂純良,你可以走了。
”
呂純良正是那個欽天監,他搖頭反駁:“微臣以水星偏離星宿軌道,勸谏皇上,自願遭受廷杖。
”
實際上是他想進忠臣名單,背朝天躺在木闆上面不能動的賈琮無語了,還有這種人,不過想想,他又何嘗不是這種人呢?
餘彪微微一笑:“用心看着打!
”
腳步還是外八字,等輪到第三批的時候,劉知遠、餘彪的腳後跟突然分開,靴尖并攏:“好生着實用心看着打!
”
魏無知他們雖是看不到劉知遠兩人的腳型,但說話明顯不一樣,知道受人報複了!
可他們又能如何!
錦衣衛動刑,棍數、力道看起來沒有什麼差别,然而這些練過的人,一種隻讓人受皮肉之苦,一種卻是五髒六腑都震碎了!
内八字顯然不會活命!
必死無疑!
到時候如果責問到他們,他們搪塞的借口也很簡單,是因為大臣身體不好!
或者傷勢治愈不當!
不是我們的錯!
第三批人的叫聲卻不及張茂才那麼大,也許這種有差别的刑法,感覺是不同的,廷杖完畢,太監去正陽門外通知各自的轎夫、小厮奴才進來收拾。
“琮爺……”孫福看得十分傷心,這可是從小陪他一起吃一個人的奶長大的人啊,抹着淚吩咐轎夫直接擡木闆,能坐一回轎子出宮,賈琮等人也算光榮了。
一個個擡出去的時候,并排的魏無知等人,看賈琮的眼神,似乎要生吞活剝了他。
賈琮卻以看死人的目光看着魏無知他們,等再次來上班,他不會看到這些政敵了。
……
新科狀元賈琮帶頭上書,并且遭受廷杖,先是傳遍了皇城的六部科道各衙門,很多官員對賈琮的印象大為改觀,忠臣,少年領袖,就要這個模樣。
繼而消息迅速向内城、外城傳播,第二天,勾欄酒肆茶館、天橋說書人就新鮮出爐了一回“賈修撰冒死救黃河,呂欽天上書說中原”。
說得繪聲繪色,傳遍街頭巷尾,好像他們親眼見過一樣。
最後這個消息以京城為中心,迅速向天下各省輻射,賈琮、司馬匪鑒、王應麟、張茂才不出幾日,被時人并稱為“丁醜四君子”或者“山海四君子”,這次廷杖被人稱為“丁醜上書”,津津樂道。
賈琮之直名,震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