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在知道吳甯身份的情況下料定,武則天絕對沒有立李賢的意思。
但為何要把李賢推出來,是狄仁傑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的。
不過,李賢自己可不這麼想。
晉王、京畿府尹......
這兩樣似是而非的東西,就好像給李賢打了一針強心劑。
“終于啊!
”
李賢已經一連激動了好幾天。
“母皇終于還是給了李家一絲機會啊!
”
“賢皇兄!
”
一旁的李顯可沒李賢那麼樂觀,滿面愁苦地看着李賢,“皇兄是不是....高興的太早了?
”
“隻是一個晉王罷了!
如今朝中放眼望去,依舊都是武承嗣的人馬。
”
“賢皇兄....鬥得過他嗎?
”
“不!
”李賢亢奮搖頭,“這可不僅僅是一個晉王,這是母皇給我的一次機會!
”
“顯弟!
”李賢恨鐵不成鋼地看着李顯,“以往,咱們李家人可是連這個機會都沒有啊!
”
在他看來,局勢固然甚劣,不過,既然武則天肯給這個機會,那就比沒有強。
更何況,李德昭、吉顼、狄仁傑、岑長倩等一衆老臣,都是堅定地擁護李唐。
隻要老太太露出這一絲希望,那真的拼将起來,也不見得比武承嗣差上多少。
看着下首的李顯和李旦,李賢眼中更現幾分狂熱,“兩位皇弟,可願助我?
”
李顯....
李顯為難地皺着眉頭,“這個....皇兄莫怪,小弟還要與王妃商量一二。
”
得,這就是個典型的妻管嚴,還需得了楚王妃韋氏的首肯,才有定奪。
至于李旦......卻是痛快的多,起身向李賢一揖,“賢皇兄說的哪裡話?
我們畢竟是一家人,自然是傾力相助,不敢有餘的。
”
“嗯。
”
李賢滿意地向李旦點了點頭,也朝着李顯遞去一個鄙夷的目光。
終道:“那咱們就與武家鬥上一鬥!
”
......
——————————
李賢可能也是憋屈了太久,要知道,自從十幾年前,武則天把他廢黜出京之後,就沒這麼揚眉吐氣過。
但是,他好像有點高興過頭了。
因為,遠在涼州的武承嗣得聞京中動作,完全就沒把他李賢放在眼裡。
“怎麼會這樣?
”
武承嗣于大軍之中,正向玉門關挺進,滿目疑雲,是躊躇不定。
“穆子究....就這麼大搖大擺地回去了?
”
好吧,李賢晉封晉王的事兒,武承嗣就沒往心裡去,甚至連提一嘴都欠奉。
在他心裡,真正的大敵是穆子究。
那才是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狠角色。
你看看人家,隻是長路镖局兩個月沒發镖,說是弄得天下大亂也不為過,抗旨西進救了沙州罪營,把幾十萬大軍調的是疲于奔命,自己還大搖大擺地回京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老太太不但沒治他的罪,反而厚賞成了戶部首官。
這才是真本事啊!
小小的一個李賢,能和這個穆子究比嗎?
當然,穆子究如果真的就是一個江湖出人,就算做出更大的事兒,武承嗣也不會太過在意,更不可能有這麼高的評價。
關鍵在于,他他娘的和“吳甯”這兩個字搭邊兒啊!
直到現在,武承嗣還是心裡沒底,他....他到底是不是吳甯啊?
按理來說,武承嗣本來就有猜忌,而這回穆子究抗旨西進這,老太太不罰反賞,更能說明問題。
而且,問題很大。
要知道,如果穆子究就是吳甯,這裡面還牽扯着一個傳聞。
那就是,二十多年前被送出宮的那個孩子,當年盛傳乃是老太太所出。
如果真是那樣,那就對上了。
隻有吳甯是老太太親生,才有可以抗旨無罪,反而有賞。
如此一來,其實武承嗣最大的競争對手是吳甯才對。
隻不過,又好像不是那麼回事。
如果穆子究是吳甯,吳甯又是老太太親生......
那就不是晉封李賢了啊?
也不是把他武承嗣的黨羽盡升高位了呀?
所以,武承嗣最後猜測,也許穆子究根本就不是吳甯。
也許正如诏書所言,是罪營老卒确實立了大功,值得女皇法外開恩。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李賢就是個屁,可能屁都算不上。
武承嗣心情好了起來,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信号。
什麼信号呢?
那就是,儲君之位已經是囊中之物的信号。
沒錯,此次回京之後,女皇必有動作,太子之位已經穩了。
在武承嗣看來,很明顯,這就是曆代君王都會用上的制衡之道。
隻有老太太已經決心立他武承嗣,才會扶植一下李賢,為他挑選一個對手。
畢竟老太太還沒到枯木之勢,還得在皇位上坐上幾年。
當然不希望新立的太子一家獨大,撼動她的權威喽。
你看眼前,不就是這麼回事兒嗎?
又是晉王,又是京畿府尹的,确實擡高了李賢的聲勢。
可是,實際上呢?
朝中要職還是他武承嗣的,黨羽門生也個個顯赫。
至于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姿态?
呵呵,這不也是明擺着的嗎?
一切的一切,源于武則天的一個誤判。
那就是,武則天輕信了李瓘謀反的這個傳聞,緻使老太太亂了方寸,派武承嗣來阻擊李瓘。
可實際上呢?
李瓘因為私自馳援陽關,被穆子究一到陽關就給抓起來了,還上哪兒反叛去?
可是,問題來了。
這個錯誤的決斷,卻造成了武承嗣手中突然又多了七萬兵馬。
萬一生出什麼變故,這才是老太太不想看到了。
于是,重用武承嗣黨羽,這是在變向的安撫于他。
......
想通這一切,武承嗣心情很是美麗。
也不枉費他為了這個皇位,處心積慮地經營了十幾年。
得意地安于馬上,看着西北特有的荒涼景色,隻想快些到玉門關。
把李瓘接上,好馬不停蹄地奔回長安,入主東宮。
“來人,傳本王帥令!
”
“大軍急行,不得延誤!
三日之内,到達玉門關下!
!
”
......
三日之後,即達玉門。
到那一看,李瓘果然未反。
這貨已經在馬棚裡“舒舒服服”地住了兩個多月了。
武承嗣見狀,趕緊假模假樣地親自與李瓘松綁,并把功勞都攬在了自己身上。
言明,已經與陛下上奏,給蔡國公請功了。
李瓘表面上自然是千恩萬謝,心裡卻是翻着白眼。
呵呵,你就嘚瑟吧,誰還不知道誰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