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貞觀帝師

第1020章 誰來留任

貞觀帝師 石肆 2343 2024-01-31 01:12

  高句麗,這個曆史上讓中原的王朝吃過大虧的國家,終于滅亡了。

  夏鴻升看着眼前的皇宮廢墟,心中感歎道。

  前面一步之外,李世民默然伫立在已成一片廢墟的高句麗皇宮,那殘存的高台之上,放眼望着平壤城。

  他臉色肅穆而沉靜,不知再想些什麼。

  隻是一身戎裝,被風卷起身後長長的披風,頗有一番“我站在,凜冽風中,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的意味。

  想了想,又覺得這一句裡面氣魄吞天卻又流露着悲壯,顯得有些悲情了些。
而應頗有一種“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般的波瀾壯闊,又自信無匹的情緒。

  夏鴻升兀自有着自己的思索,一時間腦海中穿越時空,想起來原本的曆史,與如今的現實。
便更加覺得感慨萬千。

  原本的曆史上,隋唐兩朝征伐高句麗之戰,素來多有“不恤民力,勞師遠征”的非議,甚至于“封建軍事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的罵名。

  然而果真如此麼?

  翻開隋唐史,征高句麗之戰,占據着當時整個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開始,中國就将征讨高句麗做為國家的一項長遠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執行,盡管多次面臨失敗,盡管可能導緻國破家亡,可經曆了四代帝王,甚至中間有過朝代更疊的天下大亂,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們也始終沒有放棄一個戰略目标:消滅高句麗。

  隋實際上間接亡于征高句麗之役。
而唐朝的天下是由太宗世民打下來的,作為一代明君,深知隋亡的原因。
太宗繼位後,接受隋滅的教訓,行事處處小心謹慎,終生未犯大錯,天下出現少有的治平景象。
可唯獨在征高句麗一事上,英明的唐太宗卻和暴君楊廣如出一轍。

  連性格有些怯弱的高宗,唯獨也在征伐高句麗這件事情上面無比強硬,誓要滅掉高句麗。

  其實通過這一路的征戰,夏鴻升已經知道答案了。

  大唐周邊,除了那些如今已經可以撇去不提了的西域小國之外,林邑,倭國,是被大唐納入了領土的兩個。
而高句麗同這兩個國家全然不同。

  高句麗得益于中原王朝,已然是一個封建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了。
但從這一點上,就遠遠超過倭國,林邑,甚至于已經被大唐所滅的突厥了。

  高句麗的政體,階級性,種種規制,與中原王朝基本一緻。
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非常先進了。

  在大唐周圍的國家中,唯有高句麗,同大唐有相同的先進行。
也意味着,他将是大唐最大的威脅。

  突厥已經強大起來了,故而大唐才不得不先着手将突厥滅掉。
否則,高句麗才應該是大唐最先要滅掉的國家。
倘若任由高句麗一步步蠶食北方的土地,擴大他的國度,那麼成長起來的高句麗,将絕不亞于中原的王朝。
一個規制、文化、階級性都與中原王朝一樣的國家,如果有了同中原王朝不相上下的土地和人口,那麼對于中原王朝的威脅,該會有多大!

  六七世紀的高句麗對于隋唐,猶如前三世紀迦太基對于羅馬,十七世紀滿清對于明朝,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興盛,必除高句麗不可。

  所幸啊!

  夏鴻升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的吐了出去。

  這一個緩緩的吸氣又吐氣,也被李世民聽見了去。

  “賢婿何以長歎息?
”李世民也不回頭,隻是問道。

  “小婿心中幸甚。
”夏鴻升對李世民說道:“高句麗沒了,大唐的卧榻之側,總算沒有誰再能造成威脅。
隻須經營遼東之時,往被派駐人馬,占據庫頁之地,東邊的海岸線,便全在大唐的掌控之内了。

  庫頁,就是後來的庫頁島。
此時也稱窟說,而因受黑水靺鞨控制,而黑水靺鞨将其稱作庫頁,故而大唐也常稱作庫頁。

  “賢婿是說流鬼國?
”李世民回頭問道。

  夏鴻升點了點頭:“流鬼國所在之處,乃一天然海港,且縱是寒冬亦不會上凍。
周圍更有如遼東般之肥沃的黑土地無數,值得為大唐所據。

  李世民點了點頭,頓了頓,又問道:“遼東經營,不比倭國、林邑。
倭國、林邑都蠻夷不通教化,而高句麗、百濟之地,其民受我中原教化頗多,反而恐不易于同化。
高句麗既滅,料想百濟也撐不了幾時。
屆時朕離開遼東,賢婿以為,孰可擔當經略遼東之重任?

  “這……”夏鴻升沒想到李世民會問他讓誰留在遼東經營的問題,故而一愣。

  稍微思索一下,卻又一時間也無合适人選。

  戰争是為了征服。
可戰争,又不僅僅是征服。

  戰争的目的,也絕對不是打勝了就好。

  穩定局勢,鞏固成果,安撫民心,重塑秩序……太多後續的事情了,及至于據有其土,同化其人,使之成一國之民,有一族之心,這是相當複雜且困難的一件事情。

  戰争勝利是一回事,征服這個地方是一回事,擁有這片土地,又是一回事。

  在高句麗而言,對于在倭國,在林邑,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這些不同,導緻戰後對于高句麗的同化,難度要比倭國和林邑高的多。

  倭國和林邑,都是十分落後的國家。
這種落後體現在攻伐倭國的時候,倭國尚是奴隸制的國家,林邑尚不如倭國。
因而那裡的百姓,本就已經對本國的統治者從心中有抵觸和抗拒,也有不敢表露的反抗和痛恨,并無多少國家的概念。
而大唐隻須給予這些尋常百姓一些大唐百姓本就有的,微薄的權利與地位,便足以令他們感恩戴德,足以收取他們的民心了。

  而高句麗不一樣。

  高句麗已經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國中百姓的地位,同大唐百姓在大唐的地位,幾乎無二。

  因而也便多了些國家的概念和民族的歸屬感。

  大唐想要真這裡收取民心,所需的努力要比在倭國和林邑要多得多。

  而這樣一種狀況,該由誰來主持大局,才能有效的為大唐經略遼東,也的确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