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5年王賓主導的奉天新政到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年頭,這一年是王賓來到這個年代了第二個年頭,悄然間王賓的年齡也踏入了二十七歲,這個年頭的二十七歲那可了不得,這在後世也算的上是一個大齡剩男了,更不用說是清朝末年這個是時期了,許多人甚至還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成家立業了,而王賓到現在卻依舊是孤身一人。
就連王賓的父親也是催促了許多次該考慮一下成家的事情了,現在的王賓成家立業中的立業已經有了,剩下的就是成家了。
這古人說的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
娶妻生子以留後對于一個家族的香火傳承來說是極端重要的,而後代則被視為自身和祖先生命的延續,所以沒有後代導緻“絕後”也就成為了最大的不孝。
可是王賓也沒有什麼辦法啊,雖說這個時代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王賓的思想并不屬于這個時代,所以對于這個時代的嫁娶王賓是并不感冒的況且以王賓目前的身份來說,又有誰敢随随便便的做媒,雖然隻要王賓稍微放出一點風聲就會有無數的人願意将自己家的女兒給送過來以攀高枝,但是王賓并不喜歡沒有過程的婚姻,所以直到現在王賓還是一個“單身貴族”。
除了這個問題之外在這一年當中,奉天的面貌也是改變了許多首先便是這個醫院的普及,原本在奉天隻有一個醫院還是隻為士卒和軍官開放的,但是随後王賓便決定将醫院普及化,雖然說是普及化也隻不過是在每個城市裡面成立一座醫院,再招募大量的醫生。
在招募醫生的時候王賓才突然發現在這個年頭醫生也是比較少的,所以王賓不得不通過官方的手段去挖這些醫生,并且去請那些有些名氣的醫生前來奉天,看在王賓的面子上一時之間還是讓王賓挖到了不少的護士和醫生。
早在清末的時候官醫的制度便已經出現,當時在京城的内外都有官辦的醫院,所以這個醫生和護士的培養制度還是有的,而王賓也懶得在搞什麼護士和醫生的改革了,這主要是因為王賓對這方面一竅不通,所以這個王賓也就不摻合了。
不過對于這個醫療人才這個方面王賓還是有些想法的,這第一個王賓就想到了伍連德這個人,王賓之所以知道這個人還是因為之前自己還沒有穿過來的時候在電視上曾經看過關于這個人的報道,好像是什麼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熟谙細菌學、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學,還在清末時期利用不到4個月就撲滅了這場震驚中外的東北鼠疫大流行。
這樣的人才自己豈能夠讓他白白的放任流失!
于是王賓便開始動用自己的關系來尋找伍連德這個人,剛開始的時候王賓仗着對伍連德這個人的一些了解下意識的就認為目前伍連德這個人肯定是在官府後面做事的,畢竟自己對伍連德這個人的了解就是為清政府做了一些事,可是令王賓沒想到的是,在官府裡面愣是沒找到伍連德這個人。
直到王賓在官府裡面沒找到這個人,王賓才開始在他人告知下知道,這個伍連德在從劍橋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他便接受了意曼紐學院所頒給的研究生獎學金,到新成立的吉隆坡醫學研究院從事了一年的瘧疾和腳氣病的研究工作。
現在的話他本人則是在槟榔嶼的珠烈街開設私人診所,為當地下南洋的中國人提供社會服務,在當地有着不錯的名聲。
這年頭能從劍橋大學畢業的醫學博士還是中國人的,那可是相當的稀少啊,所以這個伍連德簡直就是精英中的精英,于是王賓又不得不修書一份給遠在槟榔嶼的伍連德,邀請伍連德前來參加奉天的官辦醫院的建設。
而這個伍連德一看是去參與醫學還是造福百姓的,自然是屁颠屁颠的過來了。
除了建立的醫院之外,經過這一年的各個學堂的培養,這老師的數量終于勉強夠了,不過除了自己培養之外,這每年從國外畢業的學生也是有不少的,于是王賓又招募了這些大學堂畢業的學生(當然得是那些有些名氣的大學堂),這些學生在經過考核之後再進行一些簡單的培訓,便可以充當老師了,一年的時間裡這奉天的教育和醫院一樣如火如荼的發展了起來。
當然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面是絕不止這些發生了改變,其他方面的改變自然也是有的比如:王賓手下的軍隊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面終于全部編練完畢了,這奉天的舊軍本來就是名存實亡,尤其是在被增祺給“糟蹋”之後,奉天的舊軍自然是無比的好接管即便是裁汰舊軍也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阻力,現在王賓手中所掌握的軍事力量已經達到了三個鎮将近六萬人的軍力。
還有就是改革和報紙的開設這個問題了,可以說目前為止王賓在改革方面所下的力度是最大了,尤其是其中的軍事改革和财政改革,軍事改革可以保障王賓的地位,而經濟改革則是武力增加的基礎,所以對于這兩項的改革,王賓是費了大力氣的,至于那些敢于反抗的舊官僚當中的老頑固們則是被王賓一個個以阻礙奉天改革的罪名,上報朝廷之後便将這些人全部罷免的官職,這樣一來這奉天便掀起了一批官員輪換的浪潮,也讓剩下來的官員們知道了王賓是多麼的鐵皿,但凡是反對者王賓都會不遺餘力讓你滾蛋!
這麼一來不僅改革沒有了阻力,就連奉天官場上面的風氣頓時也是大有改觀,所以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面稅制和鹽務的改革自然是十分順利的進行了。
至于這個報紙的成立還是梁子龍建議熊希齡督辦的,至于這個報紙的名字王賓也想好了,就叫做“奉報”也就是奉天報紙,這報紙辦的好了便可以大大的增加對民衆的思想掌控能力,更何況報紙作為一種喉舌是大衆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可以說在這個時代誰掌握了報紙這個東西就掌握了輿論這個東西,現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凸顯出輿論的重要性,但是王賓知道所以輿論将會成為王賓手中的一個秘密殺器。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