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這一次的幕僚會議之後,奉天的步伐頓時走了起來,尤其是在這種大變革的時代之下,在會議之後王賓立馬開始着手對鹽務、農業、工商業進行了改革。
就在改革的同時,王賓手下的巡警也傳來了一些問題。
目前這個巡警的事情是由林浩負責的,這幾天林浩提出了讓這些巡警配槍的事情,原本王賓在初創巡警的時候是按照袁世凱的天津巡警制度來的,巡警并沒有配備步槍而是統一配備的警哨和警棍,但是在東北這個地方卻有些行不通了,關外這個地方雖然說民風淳樸,十分的歡迎外人做客但是這關外人的脾氣也不是太好的,要是一言不合的發起脾氣來打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有些時候對于這樣的情況巡警的人數除非比較多,不然的話不怎麼好拉開沖突的雙方。
于是林浩便向王賓提出了讓巡警配槍,再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如果無法拉開是可以朝天空鳴槍示警的,對于林浩的的話王賓卻是皺了皺眉頭後說道
“這鳴槍示警的卻是一個好方法,但是又怎麼能夠保證這槍不會亂用?
”
對于光天化日之下鳴槍示警的話,多多少少對周圍的環境有影響的,試想有一天你在大街上突然聽到遠處有槍聲想起,你自己會怎麼想?
林浩在聽聽了王賓的話之後并沒有做出什麼不知道該怎麼接王賓的話的樣子,在王賓看來自己的這一句話看來有些多此一舉了,林浩此次前來必然是有了對策的。
于是林浩随後開口說道:“回大人,職部對于這個也早就做好了準備,對于配槍巡視的巡警職部準備當這些巡警持槍巡視的時候,每個人隻能帶五法子彈,巡視回來之後還要核對子彈的數量,即便是開槍之後回來也要做出一個口頭的報告,以及老百姓對開槍的看法。
”
王賓在聽了林浩的話之後也是點了點頭,這樣的方法對于子彈和槍械都會有一個較為完備的處理方法,于是王賓也就同意了林浩給巡警配槍的建議。
在王賓同意了之後,林浩則是還在眼巴巴的朝王賓望着,那種眼神看的王賓都有些心慌就好像自己做出了什麼對不起林浩的事情一樣似的。
于是王賓又咳嗽了幾下朝林浩問道怎麼還不走,沒想到林浩卻眼巴巴的說道這光同意了沒槍怎麼去配槍?
被林浩這麼一問,王賓也是有些尴尬,于是王賓立馬批了一張條子讓林浩去軍械庫領1000支步槍和相應的彈藥。
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的過去,在各項改革的不斷進行之下王賓的奉天開始逐漸的羽翼豐滿,奉天常備軍的兩個鎮的架子也基本搭了起來,其中還有一個鎮已經基本上編練完成了,而且這編練好的一個鎮,統制的人選王賓也早就做出了抉擇。
此人便是馬龍标,馬龍标此人原本是王英楷的心腹,所以以自己和王英楷的關系來說馬龍标目前是最有資格擔任統制的人選了,至于馬龍标空下來的協統一職在經過上報之後則是由徐大軍擔任。
于是在王賓的實力越來越大之後,在北洋一系當中已經開始有人将王賓這一派稱之為“王系”了,這一系不過是代指奉天的王賓和駐紮在山海關的王英楷了,在北洋一系當中對于王賓和王英楷之間的親戚關系早就知道了,不過對于這些人的稱呼,王賓跟喜歡自己這一派被稱之為“奉系”。
可以說目前王賓這一派在北洋軍中是除袁世凱這個頭子之外最大的一派了,不過除了實力大了之外,王賓還是有着一件頗為煩惱的事情那就是:旗漢并治體制。
東三省的行政體制是以八旗駐防為主、州縣民政為輔的旗民并治二元結構體制:一方面是八旗駐防系統,以盛京為陪都,設盛京将軍為最高軍政長官,置戶、禮、兵、刑、工五部,各設侍郎主持。
到了清末,随着清政府封禁政策的松弛,流民陸續出關墾殖,移墾社會得以發展擴張,清政府不斷地在移墾地區添設州縣民官,使東三省原有的旗民并治體制逐漸趨向内地行省官僚行政體制。
但是現在的這個旗民并制的體制卻是給王賓出了一個比較大的難題。
因此王賓開始第一次在朝堂之上真正的放出了屬于自己的意見,提出了種種的方法,在王賓給出的奏折當中是這樣說道的:“現在三省辦法雖有圖新循舊之殊,行政用人亦複互有得失,而其不足以為起衰之劑與救亡之策則一也。
何者?
國家統治領土之法,莫要于行政機關有指臂相使之效。
而我三省官制則以軍署為之長官,以州縣為之僚佐,夫以治兵之職而轄理民之官,所務不同,利害亦異,隔閡既甚,牽制斯多,其終乃無一利之能興,無一弊之不出,所以數百年來有最良之殖民地,而曾不能一收殖民之效。
”
因此王賓主張徹底改革舊的官僚行政體制,以為補救之法。
如果要這樣做的話,“必須大加改革,于用人行政諸大端,破除成例,以全國之人力财力注重東陲,乃可望補救挽回于萬一。
”
其實以王賓的文筆自然是不可能用這個古文的,前世的時候王賓連語文都還沒學好,雖然在到了這個時代之後這個文言還是能勉強看懂了,但是讓王賓用文言來寫奏折簡直是一種莫大的折磨,因此這篇關于奉天的體制改革的奏折乃是王賓自己用白話口述,然後由幕僚代為捉刀寫成的。
總之在奏折上面王賓提出了旗漢并治體制的不妥之處,以及面對這樣的體制的改革方法。
王賓的奏折剛到朝堂之上便通過了決議,這關外的旗民是個什麼樣子朝堂之上的人都是知道的,特别是在這個日俄剛打過仗的時候,這些旗民不惹事就行了,朝堂上的諸公本來就沒有指望這些旗民能做出什麼貢獻,因此這一次王賓的改革自然是在改革的大浪潮中得到了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