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萬大軍行走在高原上,黑壓壓好大一片,可謂是鋪天蓋地,聲勢浩大,如鐵流滾滾,席卷而過。
有人說,世上本沒有路,隻因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如今神武軍所過之處,可謂是完美地诠釋了這句話,馬蹄隆隆,車輪滾滾,在高原上碾壓出千百條路,那場面真是太壯觀了!
沿途逐漸有了吐蕃部落,少則數千人,大則有十幾二十萬衆,大多心向後族,與贊普器弩悉弄交好。
高原上經過百來年的洗牌,如今隻剩下兩大勢力對峙,相族玉龍灘和後族、也就是聚攏在贊普器弩悉弄身邊,以其舅父啊噶為首,雙方可謂是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
在占據的地盤上,後族遠超玉龍灘,其手中掌控的勢力範圍差不多是國土的八成出頭,可大多是苦寒貧瘠的生活,無法大規模放牧,更加種植不了文成公主從大唐帶來的各種農作物,在富裕上與玉龍灘根本就無法可比,隻能望其項背。
不僅是地盤,就連在口衆上,後族所掌控的人口也是玉龍灘的數倍,可一個種族的強大如否,與人數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在戰鬥力上面,論欽陵軍團足可以碾壓贊普的大軍,可後族抗着器弩悉弄這杆金字大旗,讓他也不得不讓步。
神武軍一路碾壓,面對這些無腦而主動送死的所謂勇士,将士們也是興緻闌珊,就連那些急需高原勇士腦袋換取的胡騎,也殺得手軟了。
胡騎覺得這腦袋來得太容易,一邊揮刀砍殺,一邊尋思,眼前的敵人首級安王爺是否認可?
也許是安王爺良心發現,看出來胡騎心裡的擔憂,都來不及讓人傳令三軍,直接運轉仙元大喝,給他們肯定的答複。
那就是隻要是在戰鬥中殺敵,所有的功勞都算數,每殺敵一人,就給記一個,累計在一起,可作為換取周人的資格,從而讓子孫可以定居在十裡繁華之地,不在有颠沛流離的苦楚。
不過,安王爺再次強調,砍殺一擁而上的瘋狗可以,但誰要是敢殺良冒功,以孤苦無助的高原婦孺充數,屆時可就讓他生死兩難,不要講本帥不講情面。
神武軍來得太突然,邏娑的貴族們早就習慣了玉龍灘家族的守門,而忘記了一但論欽陵大軍有失,将危機四伏,躲無可躲,避無可避。
神武軍“厮殺”數百裡地,直到前方有一座烏海城擋住了路徑,方才停下,在離城二十裡地外安營紮寨。
烏海城地處高原腹地,遠離戰火的襲擾,乃是用黃土混合着砂石堆積而成,城牆并不寬廣,也不高大,更加缺少護城河,在神武軍眼裡看着确實揪心。
以胡騎的騎術,若是有足夠的時間練習一番,恐怕都不用想方設法,直接可縱馬加速,然後一擁而上,馬踏烏海城,将城中好不容易聚攏的吐蕃勇士盡數剿滅。
烏海城并不大,看起範圍大小,也就能容納三四萬衆,而且還是邏娑後族直接遣派的士卒,至于那些附庸部落,在大敵當前,也顧不得征召了。
周軍進軍的速度太快了,出乎器弩悉弄和啊噶等人的預料。
他們沒有想到有高原軍神論欽陵的大軍阻擋,還有号稱牢不可破的關城,怎麼就讓周軍進入了高原腹地,還兵臨烏海城,真是太不應該了!
他們合計了一番,再結合趕到邏娑遊說的論欽陵,忽然一道天光乍現,将漫天的烏雲都給驅散了!
他們明白了,論欽陵叛變了,已經投靠了大周,同周軍勾結在一起,敞開大門讓周軍長驅直入,而他自己竟然還敢大搖大擺地來邏娑,唆使贊普等人将兵馬聚攏交給他去抵抗周軍。
我呸!
論欽陵,你個養不熟的白眼狼,我吐蕃王室對你父子仁至義盡,将你們倚為國之棟梁,可你們是這樣對王室的?
臨陣倒戈,引狼入室,瞞天過海,裡應外合,太欺負人了。
論欽陵,你這是赤果果地蔑視和不屑,将贊普和其餘貴族當作豬狗糊弄,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器弩悉弄怒了,不由分說,就讓他舅父啊噶領兵去砍下論欽陵的腦袋。
事到如今,還有什麼好說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秃子腦袋上的跳蚤,一清二楚。
啊噶領命而去,帶領上萬勇士去殺論欽陵,而論欽陵身邊也有一千扈從,不可能引頸就戮,雙方發生混戰,死傷無數。
論欽陵的扈從久經沙場,多番經曆皿與火的考驗,其戰鬥力怎麼可能是啊噶家的勇士看可比?
可架不住人家人多,前赴後繼,将求生之門死死堵住。
論欽陵仰天長歎,将跟随他最久的扈從首領喊住,低聲對其吩咐,要他趁亂逃出邏娑,前去關城給弓仁報信。
扈從首領起初不肯,可架不住論欽陵發脾氣,隻能灑淚辭别,帶着數十人朝薄弱的地方沖殺。
他們悍不畏死,戰力超絕,再加上啊噶的目标是論欽陵,對幾隻漏網的小魚小蝦并不在意,還真他們給殺出了邏娑。
論欽陵死了,在手下扈從全數戰死以後,終究是被啊噶一刀将白發蒼蒼的腦袋砍下,首級被拿去給器弩悉弄驗證,無頭屍身則同戰死的勇士們一起給扔到城外數十裡外的天坑中。
高原上可沒有入土為安的習慣,他們一直都堅持管殺不管埋,将死去的人朝荒野中一扔,至于是被蒼鷹啄食還是被野狗撕咬,都是命運使然。
神武軍駐軍于烏海城前,連營十裡,分列幾座大營,遙相呼應,并且派出斥候日夜巡弋,以免敵軍偷營。
這一日,巡弋的斥候還真遭遇了一隊吐蕃人,行色匆匆,衣衫褴褛,看見周軍也不交戰,調轉馬頭就跑,十分可疑。
斥候也強弩射殺其戰馬,在射殺了三五人以後,方才将他們給制住,并押解到中軍大帳,請示大帥處置。
趙無敵一問,卻原來是論欽陵被吐蕃贊普器弩悉弄給宰了,他們是奉論欽陵的遺命回關城給弓仁報信的。
他太高興了,在心裡狂呼:“大事濟矣!
”
論欽陵果然死了,且是死于器弩悉弄之手,接下來君臣反目,弓仁将投降大周,反過來同吐蕃為敵。
尼瑪,以前的古史上就是這樣寫的,唯一的不同也就是論欽陵的死因不清,而且,一并降周的贊婆提前被他給俘虜。
哈哈哈……高原之戰,終于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