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李世民大壽
時光如逝,白駒過隙。
一晃兩個月過去,眨眼間就來到了正月二十八,亦暨李世民大壽之日,普天同慶,為了顯示自己的大方,在這一天,皇帝會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指的是對往日的罪責既往不咎,不再追究過去的問題,給予新機會重新開始的意思。
但是大赦天下也是有限度的,并不是一概而論,比如說謀反、欺君、與皇權相抗的政治犯。
總之國家的欽犯國犯都不是赦免之内的。
總之大赦天下之後,所有在押犯人,罪責輕的當即無罪釋放,重罪或者死囚也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幾日,以彰顯帝王的仁慈。
而且從曆史上看,中國皇帝是經常動不動就大赦天下,玩弄法律與手掌之中。
但他們實際上也是按照規矩來的,有着明确的現實目的和意圖,并不是完全拍腦袋胡來的(雖然偶爾也會莫名其妙地赦一下天下,但那都是腦子抽風時候的産物,并不是很多)。
從皇帝大赦天下的分布看,一般而言,在皇帝覺得自己的統治不太穩定時,赦天下的頻率最多。
比如,漢高祖在位12年,就大赦天下9次;漢元帝在位15年,搞了10次;漢哀帝在位6年,搞了4次;而漢平帝在位隻有5年,也搞了4次。
東漢靈帝在位22年,搞了20次;漢獻帝的哥哥劉辯在位僅僅半年,搞了2次。
相反,文帝在位23年,也就大赦天下4次;景帝在位16年,也才搞了6次。
漢光武帝的兒子漢明帝在位18年搞了3次。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皇權穩定系數和大赦天下的頻率是成反比的。
當然,也有出現大喜事或者大祥瑞的時候,皇帝也會覺得這是上天對自己統治的承認,同樣會大赦天下。
就比如這一次,上一年的大唐,可謂是好壞參半。
好事自然就是對外戰争了,大唐徹底征服了南洋,而且繼續揮軍西進,已經陳兵迦州前線,與高達國幾十萬大軍對陣,而且也有了幾次交手,雖然還沒有分出勝負,但之前的交手全都是以大唐的全勝而告終,大唐已經占據了戰略上的絕對優勢,在劉仁軌以及薛仁貴的指揮下,高達國已經是秋後放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
而在北方,大唐對高句麗已經做足戰前準備,并且已經有了幾次前鋒的試探,結果同樣是全戰全勝,現在就等着李世民的到來,大唐就可以發起全面進攻了。
當然,這是好事,與此同時,還有壞事……
最開始的就是年初越王在登州被倭國刺殺,緊接着大唐邊境四處烽煙四起,差點将整個國家都帶入萬劫不複之地,然後就是銀島被發現,天下大亂,尤其是嶺南,混亂越發嚴重了起來……
當然,整體上來說,雖然整體是那個好壞事各占一半,但整體上還是好事多占一點,至于那些壞事,大都是疥廯之患,而好事卻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所以,李世民當然有資格大赦天下,而且不光是大赦天下,他這一次難得的闊了起來,準備給自己辦一次像樣一點的壽宴,不再像之前那樣,簡簡單單抽空和心腹大臣聚一個餐,然後晚上和孩子們吃一頓飯了。
因為今年對于大唐來說,是非常漂亮的一年,光是滅掉的國家就有十幾個,在世界上狠狠的露了一把臉,各國驚懼,紛紛遣使來賀。
所以這一次他要來一個大的,借此機會,向天下宣示大唐的赫赫聲威。
今天的長安城格外的熱鬧,處處張燈結彩,貼紅挂紫,百姓喜笑顔開,整個長安城都充滿了一種名為喜氣的東西。
百姓們當然高興,不是因為他們最敬愛的皇帝陛下今天大壽,雖然皇帝過壽他們的确很高興,但更讓他們高興的時候,朝廷正在派米。
是的,今天是自己的大喜日子,李世民既然會大赦天下,自然也不會忘了自己的百姓們,别處不說,光是在長安城,一大清早,軍隊就開始排着隊,一戶一戶的派發米糧——每家精米一鬥,肉一斤,錢一吊,讓天下臣民同喜……東西雖然不多,但白得的東西誰不喜歡?
貞觀時期長安城的人口差不多是七十萬左右,也就是十萬戶,加起來也不過125萬斤米,十萬斤肉,一萬貫錢(一吊錢一百文,十吊為一貫)而已,對于之前的大唐來說,這的确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現在大唐可比之前富裕多了,一萬貫錢——灑灑水啦。
百姓得了實惠,朝廷也沒有損失多少東西,還凝聚了民心,如此雙方都得了實惠,可謂雙赢。
民間高興,朝堂上自然更加高興,百姓們都有錢發,他們這些朝臣們,得到的東西就更多了,幾乎每一個都是滿載而歸。
朝臣們高興,李世民就更加高興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衆卿平身。
”
王亭初穿着一身嶄新的衣服,尖着嗓子:“聖上大壽,普天同慶,天下大吉……群臣獻禮!
恭賀聖上,千秋萬載,壽比天高!
”
“尚書左仆射(因為這些人好多都是一人兼數職,一一表述太麻煩了,這裡隻介紹他們大家最熟悉的官職,其餘用省略号代替)……梁國公房玄齡敬獻蟠龍繞枝羊脂白玉盞一對,恭賀聖上壽與天齊,福如東海……”
“尚書右仆射……蔡國公杜如晦敬獻極品南海走盤珠百顆,恭賀聖上萬壽無疆,松柏長青……”
“禦史大夫……鄭國公魏征敬獻千年木心極品如意一對,恭賀聖上山河同壽,龜鶴延年……”
“大司徒、國舅爺……趙國公長孫無忌敬獻漢武帝配劍一把,恭賀聖上壽福無量,日月長明……”
“兵部尚書……衛國公李靖敬獻白玉玲珑扣九十五顆,恭賀聖上九五至尊,皇恩浩蕩……”
“……英國公李績,敬獻皿色雙魚佩一對……”
“……冀國公秦叔寶敬獻……”
“……盧國公程知節敬獻……”
“鄂國公尉遲敬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