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大唐南皇

第723章 獻俘大典(7)之各方心思

大唐南皇 趙奔三 2612 2024-01-31 01:14

  第八十六章獻俘大典(7)之各方心思

  李世民的眼神猶如熾火一般灼熱,目光所及,無一人敢與之對視者,紛繁低下了腦袋,隻覺得一股莫大的壓力傾瀉在自己身上,壓迫的兇膛發緊,幾乎不能呼吸。

  他們終于知道為什麼大唐能夠成為天下霸主――有如此實力,誰人可抗?

  在使者群中不乏一些别有用心之輩,此次前來大唐就是打着窺探大唐實力的目的來的,更甚者還想在此期間,在大唐搞點事情。
但現在見大唐竟然有如此聲勢,一個個都為之心神俱亂,隻想着将大唐的實力傳回國内,哪裡還有别的心思?

  在所有的使者中,大食帝國的使者名字叫做伯克爾・伊本・哈塔蔔,是大食帝國第二人哈裡發奧馬爾・伊本・哈塔蔔的長子。

  此時的大食帝國正是處于四大哈裡發時代(阿布・伯克爾、歐麥爾・本・赫塔蔔、奧斯曼・本・阿凡和阿裡・本・阿比・塔利蔔),因為其中的第一任哈裡發阿布・伯克爾是***教先知默罕默德的最早期支持者以及追随者,後來默罕默德死去,他就被選為大食帝國的第一任哈裡發,由他開創的大食帝國一共傳了四代,也就是四大哈裡發時代,也因為他的正統性,因此也四大哈裡發時期被稱為正統哈裡發時期。

  隻是阿布・伯克爾隻當了兩年的哈裡發,就去世了,他的繼任者就是歐麥爾・本・赫塔蔔(也被稱為奧馬爾・伊本・哈塔蔔,兩者其實是一個人,隻是音譯不同罷了),同時也是他的戰友和摯友。
而伯克爾・伊本・哈塔蔔是歐麥爾・本・赫塔蔔的長子,取伯克爾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紀念阿布・伯克爾。

  隻是這個伯克爾性格狂妄,自以為自己的大食帝國強大,自己又是大食帝國哈裡發的兒子,身份高貴,大食帝國戰力天下無雙,因此在出使大唐的所有使者中,就屬他最跳,整日裡在長安城惹是生非,好幾次都被巡城官兵抓住,都是鴻盧寺将他給撈了出來。

  而他之所以跋扈狂是因為他根本不信大唐的實力比他們強幾多,他們大食帝國有兵舒數十萬,每一個都是弓馬娴熟,身經百戰的戰士,勇士中的勇士,精英中的精英。

  大唐固然繁華,但是在他看來,這些繁華都是空中樓閣,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大唐的繁華注定要為旁人做嫁衣――而這個旁人,在伯克爾看來,就是他們大食帝國,就好像曾經的薩珊波斯以及拜占庭一樣。

  至于傳聞中大唐百戰百勝……呵呵,那隻是因為大唐的敵人實力太弱了,在他眼中大唐的實力最多也就和薩珊王朝一般罷了,如果大唐的敵人換做薩珊波斯或者拜占庭帝國的話,他就算是能赢,最多也就是慘勝,哪裡有他們大食帝國赢的這麼輕松。

  可如今見到大唐這十萬戰兵的表現,被強大的士氣沖擊之後,伯克爾才知道自己才是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可笑之極。

  他以往不知天下之大,不知大唐強盛,如今親眼所見,膽氣早已經被奪,臉色吓的慘白,褲裆裡甚至還有點點濕潤的感覺――哪裡還有半點的傲氣?

  大食帝國處在中亞與西亞,東邊連接着大唐,西邊比鄰歐洲與非洲,伯克爾深知自己國家以及周邊地域的情況――非洲就不說了,除了一個埃及地區之外,其餘地方都還處于茹毛飲皿的狀态,部落混戰時有發生,讓他們團結起來,那得再等一千年。

  至于歐洲更是不堪,歐洲多民族林立,各國之間征戰不休,早已經結成了生死大仇,雖然有一個教廷在旁邊制衡着,但也正是因為有教廷在,歐洲注定統一不起來。

  就連大食帝國内部也不是一片祥和的,大食帝國的擴張太快了,占領地區的反抗時有發生。
何況帝國還在占領區強行推廣***教,強行毀滅本土宗教……這更加加劇了帝國内部的沖突,他的父親自從當上哈裡發,就一直緻力于平息内部的動亂,在這個時期基本上就沒有向外擴張的精力……

  說了這麼多,伯克爾想要說的是,以眼前這十萬戰兵的素質,足以橫掃天下絕大多數軍隊――包括那些被真主祝福過的***戰士,也絕對不是對手;

  如果大唐有三十萬這樣的戰兵,就足以讓大食帝國寝食難安;如果大唐有五十萬這樣的人,面對大唐的兵鋒,大食帝國就隻有退避三舍一途;

  如果大唐有一百萬這樣的人,那大唐就足以橫掃天下,整個亞洲歐洲以及非洲加起來,也不足以抵擋大唐的攻勢。

  大唐有沒有一百萬這樣的兵馬?

  除了大唐的高層,沒有人知道,但是伯克爾知道的是,從如今的數據統計來看,這樣的兵,大唐五十萬肯定是有的――至少在南洋大唐就布置了十萬,北征高句麗的時候,又抽調了十萬,再加上三萬足可以以一當十的少年軍,大唐足以讓大食帝國退避三舍了。

  何況,以大唐現在的經濟狀态,民族自信心,大唐朝廷随時可以拉起一支百萬人以上的軍隊,這點毫無問題。
而且這之軍隊還肯定是全副武裝,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兵,上了戰場見了皿,就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士兵,就算比不上眼前這些,但是兩個當一個還是沒問題的,這又是五十萬……

  所以說,以如今大唐的實力,完全可以橫掃天下,如果不是内部還沒有穩定下來,大唐朝廷也奉行所謂的仁義之道,恐怕……

  還好,事情還沒有到最糟糕的程度,還有挽回的餘地。

  伯克爾如此,西突厥的使者同樣是一個想法。

  西突厥的使者叫做阿史那折波魯,是西突厥新任可汗乙毗射匮可汗(話說這位還是大唐冊封的呢)的弟弟。

  面對大唐的兵威,阿史那折波魯可謂是面色慘白――他雖知大唐強盛,但哪裡料到大唐竟然強盛至此?

  如此強兵,要滅西突厥豈不是輕而易舉?

  心中更是萬分感激自己的哥哥乙毗射匮可汗,要不是自己的哥哥主動向大唐稱臣,隻怕在收拾了高句麗之後,大唐的兵鋒就要對準西突厥了吧?

  面對強大的大唐,阿史那折波魯實在是找不到一點可以令西突厥赢下這場戰争的辦法,也就是說如果大唐真的攻來,那西突厥的下場将會和東突厥一樣,成為大唐的牧場,自己等王族也會和颉利那個廢物一樣,成為大唐的俘虜,從此遭受無盡的屈辱――甚至還可能會被放在這一次的獻俘大典上,那可就要丢盡了阿史那一族的臉面,就算死後也無顔面對列祖列宗了。

  而如今高麗半島上僅存的一個國家,新羅的使者更是下定了主意,一回到新羅就立刻勸說國王死心塌地的依附唐朝,甚至幹脆學六诏那樣,直接請求内附得了――唐朝如此強勢,隻有依附大唐,才有存活的希望。

  大唐的威勢,已經如烙印一般,刻在他們的心底。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