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長安好

正文卷 590 姑母,是我

長安好 非10 8382 2024-12-26 11:57

  面對那些官員們寫在臉上的不滿,戴從隻作視而不見,态度從容地讓人在前方帶路,去往安置之處。

  車馬隊伍在義憤不滿的氣氛中再次駛動,始終未曾走下車駕的聖冊帝坐于車内,隔着半垂的青竹車簾,向側立一旁無聲施禮的魏叔易微一颔首,眼中看不出情緒波動。

  待女帝車駕遠了些,魏叔易才慢慢直起身。

  一行朝廷官員們安置下來後,試圖去尋太傅,卻聞太傅人在大都督府内。

  大都督府是崔璟的地方,如此情形下,他們自然不便前去相見。

  衆臣無不驚怒,愈發肯定了太傅必是被常歲甯挾持而來,私下對常歲甯的唾罵聲更甚。

  而在這唾罵的過程中,他們也逐漸絕望。

  若說在洛陽時尚且還保有一絲體面和支撐,那麼來了太原後,他們便真正體會到了何為生死不由己的為人魚肉之感。

  這裡距離京畿千餘裡遠,北望可見粗犷荒僻無人煙的邊境之地,觸景生情之下,他們也不禁被悲涼感裹挾。

  常歲甯未限制他們走動,但外出時必有軍衛跟随。
他們身上仍穿着官服,這是他們苦讀入仕為官多年所得來的身份象征,然而此時在那些随處可見的佩甲握刀者面前,卻顯得不堪一擊,甚至就連反抗也注定隻會成為笑話。

  這裡不是秩序混亂的亂世模樣,相反,此地秩序森嚴,一切井井有條,但秩序的制定者是那常歲甯……一個反賊!

  這個反賊欲冒充李氏後人,竊取李氏江山,企圖扭曲至高禮制為己所用,踐踏皇室尊嚴,粉飾自己的無恥野心!

  一名塗姓禦史擡袖指向門外,聲音不高卻格外激昂:“她讓人在外監視威吓我等,不外乎是想讓我等退卻膽怯,從而屈伏于她的謊言之下!

  “然而無恥反賊,豈會懂得何為操守!

  “我塗某人縱是死,也絕不為虎作伥!

  “……”

  此言叫許多官員心生悲怆。

  人性多貪生,但于他們當中許多人而言,這世上有比活命更加重要的東西。

  他們拼死逃出京師,有避禍之心,同時也有不願與卞春梁此等反賊為伍的決心。

  他們有人守着正統皇權,有人守着李氏江山,而今女帝年邁病弱,太子俨然是一灘連阿鬥來了也要避其鋒芒的稀泥……如此種種,又身陷太原此地,前路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活着固然重要,但比起在絕望和恥辱中苟延殘喘,他們甯可選擇有尊嚴有骨氣地死去……至少百年之後,能在史書上留下清白之名!

  以塗禦史為首的不少人,都做好了皿濺大典的準備——絕不讓這場虛假的歸宗大典順利完成,誓死也不會承認常歲甯編造出的李氏身份!

  魏叔易忙完安置天子儲君與衆官員的事宜後,返回大都督府内,見到常歲甯時,歎道:“節使未肯出面相見,倒叫魏某挨了許多冷眼。

  那些個官員無不将他視作十惡不赦的無恥叛徒。

  聽常歲甯道了句“辛苦魏相”,魏叔易問道:“節使當真不打算見一見他們?

  “我見他們作甚。
”常歲甯剛和崔氏族人商議完大典事宜,此刻端起茶盞解渴,随口道:“心虛的赝品才需要威吓他們屈從串通,我可是真的。

  “真的隻需拿出證據說出真相,而他們隻需認真看着聽着即可。

  魏叔易一笑,正要再說話時,戴從從外面進來:“節使,聖人使人前來傳話,想讓您前去一叙。

  常歲甯動作沒有停滞地放下茶盞,不假思索:“讓人回話,我與聖人之間的事,待到大典完成之後再叙不遲。

  戴從早已習慣了她如此行事,應聲“是”,便退了出去。

  很快,又有人相繼進來通傳:“姚廷尉前來求見節使。

  “宣安大長公主已至前廳。

  “鄭國公夫人到了。

  “……”

  顯然,這些全是在城中剛安置下來,便急着來見常歲甯的。

  常歲甯起身,看向魏叔易:“有勞魏相先去見段夫人,替我轉達一聲,我晚些便過去。

  又轉而交待傳話者:“先帶姚廷尉去見太傅,轉告姚廷尉——太傅的話,便是我的話。

  說着,擡腳往外走去:“我去見大長公主殿下。

  衆人行禮,目送常歲甯離去。

  常歲甯請了宣安大長公主去書房說話,屏退了所有下人。

  “甯甯,本宮且問你一句,你果真是我那皇兄的幺女嗎?
”大長公主開門見山地問,注視着眼前的少年女郎。

  常歲甯尚未正式宣明具體身份,但有關先皇幺女的消息已經不胫而走。

  二人隔着一張茶幾并坐,常歲甯微側身,迎上大長公主的眼睛,道:“姑母,我是,也不是。

  這一聲平靜熟悉到仿佛早已喊了許多次的“姑母”,讓李容的眼睛微顫了一下,橫放在茶幾上的右手也微微收緊。

  她一字字問:“何為……是也不是?

  接下來聽到的回答卻完全超出了李容的意料,甚至超過了她的常理認知和理解範疇——

  “姑母,我不是父皇的幺女,而是他的第四個女兒。

  李容先是眉心微動,第四個女兒……這是何意?

  皇兄的第四女……分明是崇月!

  所以這是什麼站不住腳的胡話?

  李容覺得這說法實在荒誕可笑,她甚至無法理解一向冷靜聰慧的少女怎會說出這樣的話,可是那雙異常清醒冷靜的眸子,卻叫李容猝不及防陷入莫大的驚惑之中。

  一切質疑之言堵在嗓子裡,她甚至短暫地失去了組織語言的能力:“……你是說,崇月,阿尚?
你今年幾歲?
你可知她早已……”

  常歲甯看着她:“姑母,是我。

  或是的确太過荒謬,李容偏過臉移開視線一瞬,不知是何情緒地胡亂笑了一聲,再轉回臉時,正色問:“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麼……”

  常歲甯的眸光依舊清醒平靜,嘴邊挂上一絲淡笑:“姑母可還記得,皇祖母七十壽辰那次您從宣州回京,宴席散後,您與我一同從慈甯宮出來時,曾對我說過一句話——”

  李容神思混亂間,下意識地跟着這句話的指引在記憶中搜尋。

  母後七十壽辰,她的确回了京……

  可她并不記得自己見過崇月。

  崇月病弱,甚少參宴,她見過那位侄女的次數一雙手也數得過來。

  那晚與她一同從慈甯宮出來的……分明是太子效才對。

  她之所以能輕易回想起此事,原因很簡單,她這個人一向喜好美人,而她那侄兒李效生得頗為漂亮,那是一種雌雄莫辨的漂亮,氣質更是上乘——

  她能見到這位侄兒的機會少之又少,那晚她飲了些酒,便忍不住掐了掐侄兒那漂亮的臉蛋,約莫是說了一句——

  【今日姑母聽聞有言官私下咒我這風流日子就要到頭了,我看倒是未必……我李家有這樣一個出色的兒郎,何愁大盛不興,還怕我李容沒有快活日子過麼?

  這句在記憶中已變得模糊、而不可能有第三人完整聽到的舊時打趣之言,此刻卻在眼前這青衣少女的口中被完整地複述了出來。

  一刹那,李容蓦地站起身來,隻覺天旋地轉,伸手扶住茶幾。

  在這眩暈中,她仿佛又回到了慈甯宮外的那一晚,被她掐臉的少年臉龐與眼前這張鮮活的面容忽而重疊。

  很快,李容竟發現自己記不清李效原本的樣子了,好似她記憶中的李效,便是生得眼前人這般模樣。

  可是……

  怎麼會?

  先皇第四女……崇月,太子效……又是何意?

  回憶起諸多舊事,李容仿佛懂得了什麼,但更多的仍是不可置信。

  她再次看去,隻見那少女提起茶壺替她倒了盞茶,聲音慢慢地說:“從前我與姑母不算十分親近,如今我便與姑母大緻說一說我的故事吧。

  那少女放下茶壺時,拿手指推向杯盞,擡首露出一個笑:“姑母放心,我非惡鬼,輕易不傷人。

  看着那盞茶被推向自己,心緒萬千的李容緩緩坐了回去。

  李容用了一盞茶的時間,聽了一個跨越許多年月的故事。

  之後,李容又用了一盞茶的時間沉默着。

  離開大都督府,上了馬車後,李容仍是恍惚的。

  見她神态,車内侍女不安地詢問:“殿下,您怎麼了……”

  李容回過神,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四肢幾乎失去了知覺,眼眶刺得生疼,她擡手摸向眼角,才發覺滿是濕潤淚光。

  此一夜,李容未眠。

  臨破曉之際,她坐起身,看向霧藍的窗外,喃喃着道:“我道在宣州初次相見,怎就覺得幾分親切……”

  原來真是她李家人,且是她見過的李家孩子。

  那樣出色又那樣可憐,但自己不覺得自己可憐的一個孩子。

  李容心間揪扯了一下,掀起被子下了床,腦子逐漸被不滿的情緒占據。

  她那不幹人事的皇兄,竟就是這樣做人父皇的?
她斷然不信皇兄會分不清自己的兒子和女兒!

  還有做母親的,就眼睜睜看着這樣一個孩子和親北狄?

  還有常闊那厮,這樣大的事,這樣天大的事……竟然将她瞞得這樣死!

  李容氣得在房間裡來回走動,好一會兒才停下,推窗看向漸白的天色,半晌,擰眉長長歎了口氣,腦海中回響起昨日姑侄二人的最後對話。

  她問:【為何說出來?

  那個孩子答得很坦誠:【我想說服姑母助我,以謊話叙實事,使我看起來更可信些。

  天色漸亮,卻陰沉着。

  歸宗大典前一日,太原城中下了一場大雨。

  那些朝廷官員們将此視作李家先祖的不滿之兆,有人悲而作詩,更有甚者奔入雨中大哭起來。

  常歲甯聽了不惱反而欣慰:“待我李氏如此忠心者,我有什麼可苛責的呢。

  說着,看向堂外雨水,道:“崔令安,你說我家中列祖列宗若果真在天有靈,明日這雨将會停否?

  崔璟站在她身側後方半步處,與她一同望入雨中:“殿下放心,吉日自然會有吉象。

  “吉日是用心擇選過的。
”常歲甯轉身往堂内走:“就看祖宗們肯不肯給我這面子了。

  她語氣輕松,崔璟卻莫名聽出兩分“若不肯給這面子,來日香火供奉減半”的大逆不道之氣。

  隻這一念,便将上下主次颠倒過來,崔璟倒有些想勸李氏祖宗自求多福了。

  次日清晨,雨水未休,歸宗大典如期舉行。

  大典設在太原晉祠。

  太原作為李氏龍興之地,大盛太宗皇帝曾提議在太原興建太廟,但遭到儒臣們反對,儒臣們認為太廟隻當在京畿之地,另建于别處不合禮制。

  太廟雖未建成,但太宗皇帝下令擴建了太原城中受曆朝曆代香火供奉的晉祠,并在此親筆題下碑文,于擴建的新殿内供奉先祖牌位。

  民間有傳聞,道是晉祠下藏着龍脈起源,常年有龍氣萦繞。

  常歲甯本打算在洛陽舉行歸宗大典,最終選擇太原是局勢使然,但在無絕看來,這此中自有神妙指引。

  供奉李氏先祖的大殿内,祭祀器物早已齊備,諸人也陸續到齊,分立于殿中。

  發髻花白的女帝立于右前側,着寬大曳地袍服,一手拄着龍頭拐杖,另一側有内侍相扶,往下依次是太子、宣安大長公主及朝臣,姚翼也在其中。

  另一側站着的則是以戴從為首的太原官吏,以及崔琅等崔氏族人。

  魏叔易立于祭案旁,今日他是陪祀官,自然又招來諸多如刀般的唾棄目光。

  殿外有重兵把守,皆是玄策府和常歲甯的人。

  雨水未消,殿内氣氛因那些朝臣們的神态而顯得凝重壓抑,隻有一些官吏們低低的交談聲。

  這時,殿外有略顯嘈雜的行禮聲響起,随着一聲高唱傳報,殿内諸人無不轉頭看去。

  青裙女子微提裙擺,步伐從容地拾階而上,身側着玄袍的青年為她一路撐着傘。

  女子行至殿前,放下提着裙擺的手,在一片行禮聲中,跨過門檻,邁入殿内,走進那無數道視線裡。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