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今年的冬天确實是冷的有點過分。
路上。
顧律遇到兩位發生追尾事故的司機。
兩人都是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
但外面的天實在是太冷了。
于是兩人相互加了微信。
回到車上用微信語音對罵。
現在,即便是繁華的海澱區,路上的行人也少的可憐。
如果不是要到超市去買點東西,這樣大冷的天,顧律同樣不會出來。
最近這段時間。
燕京市的氣溫是一降再降。
沒有必要的話,顧律已經是很少出門。
就連研究所辦公室那邊,顧律已經很少去。
因為隻走這短短五分鐘的路,顧律就可以被凍到雙腿發麻。
所以說……
顧律和西蒙把工作地點放在了顧律家中的書房。
有暖氣,有熱水。
這可比研究所辦公室那邊要舒服不少。
“我回來了!
”
顧律拎着一袋子從超市買回來的食物,牙齒發顫的打開房間門。
顧律跺跺被凍得有些發麻的雙腳,說話都有點不太利索。
西蒙一副邋遢的樣子從書房中走出來,在顧律手中接過兩大袋子的食物,“外面冷嗎?
”
“你說呢!
”顧律抱着一杯熱水暖着手,臉龐被凍得有些發紅,“我特麼的都快被凍成傻逼了,你說冷不冷。
”
“為了給我們買這點食物,我這半個小時簡直可以說是經曆了一場大生大死。
”顧律脫下外面套的羽絨服,縮在沙發上的毯子裡,白了西蒙一眼。
西蒙開口說道,“那你多喝點熱水。
”
顧律:“……”
西蒙聳聳肩,換了話題,“我見你們學校有不少人拉着行李箱往外走,是不是放假了?
”
顧律喝下一小口熱水,點點頭,“應該是昨天就放了吧。
不過原本,許多學生應該還是願意在燕大待上一段時間的。
不過今年燕大這天氣,簡直讓人沒有任何留下的欲望。
”
“那你的那幾位學生呢?
”西蒙随口問道。
“畢齊和馬正軒應該過幾天就走,陳默還要過上一陣,至于包梓,我和你說過,她就是燕京本地人。
”
和西蒙聊了幾句之後,顧律終于算是緩過來了。
他掀起蓋在身上的毯子,直接走上書房。
“我已經狀态值全滿,可以繼續輸出!
”顧律幹勁十足。
“輸出,輸出誰?
”西蒙愣了一愣。
…………
時間來到一月底。
各大高校已經紛紛放寒假。
寒假開啟,那便意味着春節的臨近。
不過顧律和西蒙整天宅在家裡,倒是沒有感覺到這種節日臨近的氛圍。
顧律還在和西蒙繼續着狹義霍奇猜想的攻克工作。
第四階段的工作進度差不多已經過半。
但顧律對于這個進展并不是很滿意。
因為按照現在的進程來說,當他們搞定這個課題,應該差不多要到今年的四月份了。
這要比顧律預計的要慢上一個月。
于是顧律就拉着西蒙天天熬夜。
“顧律,我們這樣,會不會突然猝死啊!
”西蒙一臉擔憂。
“沒關系,我們有這個!
”顧律舉起一瓶飲料。
“腎寶!
”西蒙驚呼一聲。
“沒錯!
”顧律微微一笑,“腎寶在手,天下我有。
一天一瓶腎寶,猝死遠離我!
”
顧律在給西蒙喝的每瓶腎寶裡,都添加了系統商城中兌換的疲勞藥劑。
這是顧律敢拉着西蒙天天熬夜的原因所在。
…………
一月底的時候。
還有另外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發生。
那就是華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向外界公布了嫦娥四号探月項目團隊人員名單。
這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因為在名單下方特意注明了,這支團隊人員的平均年紀隻有三十四歲。
這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年齡!
網上衆人,一邊感慨華國航天局大膽采用年輕科員人員的魄力,一邊贊歎名單中這群年輕的科學家們,可以頂住壓力,完成這一艱難的探月工作!
不少人科研界的内部人士更是感到欣喜。
他們可以從這份名單中看到更多的東西。
這一支年輕團隊的出現,意味着在華國的航天領域,不至于像現在的數學界或者物理學界一樣,會面對青黃不接的尴尬局面。
即便那群老一輩人逐漸退居二線,仍有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他們手中拿過接力棒,帶領着華國的航天界繼續向前。
這就是所謂的……傳承!
這份名單公布後,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論。
衆人紛紛表示對華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抱有強大的期待。
雖然他們或許清楚,在他們的有生之年,難說可以見到華國趕超米國,成為世界航天領域龍頭老大的場景。
但,多多少少的期許一下,有沒多大關系,反正又不會懷孕。
在這份華國航天局公布的名單中,顧律的名字赫然在列。
并且排的位置還很前。
名單中,技術顧問那一欄排在首位的,就是顧律的名字!
國内數學界,注意到這份名單的人并不在少數。
可是……
沒有人把名單中的顧律,和他們所知道的那位被譽為國内數學界青年一代第一人的顧律聯系起來。
一個是數學,一個是航天。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雖然顧律之前已經跨界去了物理,但起碼物理算是在數學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學科,兩者之間算是密不可分的存在。
顧律去研究物理,衆人雖然當時無法接受,但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算是勉強默認了這個事實。
但航天呢?
不至于說和數學八竿子打不着吧,但也不能說一位數學家可以在航天領域混的風聲水起。
并且還是在探月工程這樣國家級的項目上。
衆人清楚,顧律這段時間是在和康斯坦丁打擂台,待在燕大和西蒙一塊攻克狹義霍奇猜想。
根本不可能還可以抽時間去國家航天局幫個忙。
所以說……
自從一開始,衆人就沒把名單上的這個顧律,當做是他們知道的那個顧律。
“應該隻是重名吧!
”
不少人都是這樣想的。
并且這似乎是最合理的解釋。
正因為衆人這樣偏差的理解,一場可以彙聚而成的巨大風暴,就這樣小小的在國内科研界刮了一陣風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