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權唐

第四百七十章 抗婚(7)

權唐 格魚 3339 2024-01-31 01:12

  第四百七十章抗婚(7)

  見李川氣急敗壞的樣子,李巨忍不住皺了皺眉,沉聲道:“好了,我兒,你們兄妹争執什麼?
那孔晟是死是活,根本與我們無關,目前我們最要緊的是如何跟東宮那邊聯系上……對了,本王讓你去東宮走一趟,試探一下李豫的動靜,結果如何?

  李川與李豫長子李适,屬臣李揆、馬平等人交好,當然,這也是李巨授意的結果。
李巨這些年在藩鎮為官,掌握一方大權,自然虢王府的家資不菲,為了結交李适李揆馬平這些人,跟東宮套上關系,李川可是沒少耗費銀錢。

  前兩天,李巨為了試探李豫的态度,更是讓李川向東宮那邊送去了一份厚禮――十顆上等夜明珠、一塊和田玉璧、三十名貌美如花擅長歌舞别有風情的西域歌姬,堪稱價值連城。

  李川定了定神,笑道:“父王,太子收下了咱們的禮物,還托我問候父王,對我以禮相待,還要跟我兄弟相稱。

  李巨輩分與皇帝李亨相同,自然按照族譜來叙,李川與李豫算是同族兄弟。
但一個是核心皇族,一國儲君,一個是旁支宗室、閑散王公世子,兩者間的差距太大,李豫是客氣,李川又豈敢順坡就驢?

  李巨聞言眉開眼笑起來,他将寶壓在李豫的身上,隻要将來李豫登上大寶,虢王一系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而實際上或許不用等那麼久,隻要東宮向皇帝進言,李巨也未嘗就沒有繼續出任朝臣的機會。

  李巨父子讨論未來虢王一系政治方向的時候,宮内皇帝緊急召集的朝會正在舉行。

  皇帝選擇在這個時刻突然召群臣進宮議事,自然傳遞出某種信号和暗示,讓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孔晟抗旨拒婚之事。

  所謂趁火打劫,也所謂落井下石,古往今來一向都不乏市場。
孔晟竟敢抗旨拒婚,忤逆皇帝的善意,這讓很多看孔晟不爽的人欣喜若狂,在進宮的路上就拿定主意,要順水推舟讓皇帝趁機将孔晟定罪甚至是斬殺。

  麟德殿内燈火通明,百餘根大紅燈燭熊熊燃燒,殿中的空氣中彌漫着濃烈的香燭味道。
兩排身着神龍衛服侍的影衛護衛在皇帝兩側,這是影衛自組建成立以來,第一次在公開朝會場合登台亮相。

  反正影衛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秘密力量一旦被公開,就沒有繼續隐藏在幕後的必要了。

  皇帝沒有坐在寶座龍椅上,而是昂然而立,站在丹墀之上,用威嚴深沉的目光環視衆人,接受着文武群臣山呼海嘯班的跪拜,爾後才擺了擺手,高聲道:“諸位愛卿,平身免禮!

  很多人躍躍欲試,準備隻要皇帝一開口讨論孔晟的事兒,就立即鼓噪呐喊,衆口铄金一哄而上将孔晟置于死地。
其實孔晟在朝中并沒有因為個人恩怨而導緻的仇敵,隻是因為他少年得志、功績蓋世,這才引起了很多朝臣的嫉妒。

  倒是一向與孔晟站在對立面的皇太子李豫,此刻并沒有“棒打落水狗”的念頭和心思。
當然了,李豫麾下那些心腹,比如李揆馬平等人,素來與孔晟不睦,也準備借機奏孔晟一本。
李豫不屑于落井下石,但對于孔晟挑釁皇家和抗旨拒婚的行為,他也是憤怒至極,所以不會阻攔麾下和東宮派系的朝臣上奏圍攻孔晟。

  然而令衆人失望和意外的是,皇帝卻緩緩開口,沒有提孔晟半個字,而是要求讨論商定兩件事,一是甯國公主和親回纥的行期,二是在洛陽統兵鎮守的趙王李系聯名郭子儀李光弼等人轉呈上表,要求朝廷調河西隴右兵馬十萬東進河東,對安慶緒和史思明的叛軍形成兩路夾攻,展開最後的圍剿大決戰。

  這的确是兩件國之大事。

  和親回纥,事關兩國交好。
平叛戰事,事關大唐國運。
在當前來說,其實沒有比這兩件事更重大的了。
與之相比,孔晟所謂的抗旨拒婚,不過是小事。

  甯國和親回纥的事兒早就是闆上釘釘,所以讨論行期沒有任何懸念,李泌和杜鴻漸在詢問過戶部禮部的籌備情況之後,兩人建議半月後出行,衆臣沒有意見,皇帝也不置可否,所以很快得到通過。

  但在是不是調撥河西隴右兵馬呼應趙王所屬兵馬,從北線進攻河東史思明所部,朝臣争議紛纭,根本形不成一緻意見。

  以李泌杜鴻漸為首的朝臣認為,朝廷應當及時調兵遣将,從北線出擊,果斷與郭子儀等部形成合圍,盡快結束這場曠日持久損害國計民生動搖大唐根基的叛亂,從而讓大唐國民休養生息,再創輝煌盛世。

  而李豫一派則堅持反對,認為洛陽一線已經陳兵三十萬,占據了目前大唐所有兵力的三分之二。
河西隴右兵馬主要用來鎮守西域異族和防範回纥進攻,若是将河西隴右兵馬調撥東進,會造成大唐後方空虛,萬一異族蠢蠢欲動伺機進攻大唐,形勢就非常危險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朝堂之上,兩派互不相讓,争執起來。

  皇帝有些煩躁。
其實他也是因為拿不定主意,所以才夤夜召集群臣讨論,想要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然而,這一次的緊急朝會一如往常,建設性的建議沒有幾條,徹底陷入黨派紛争之中。

  吵得兇了,就成了兩派攻擊,有些情緒激動地,甚至當堂吵吵嚷嚷近乎悍婦罵街了。

  孔晟的事本來就夠讓皇帝煩躁了,朝臣為了是否出兵的事兒喋喋不休的争吵,讓皇帝心底怒氣燃燒。
如果他們當真是出于維護國家安定的角度那倒也罷了,可惜這些人紛争的目的無非還是黨派之争,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盤。

  東宮這一脈其實是擔心全國兵權盡數落入趙王之手,将來趙王功成名就,對東宮的地位構成緻命的威脅。

  實際上,在李豫看來,這場叛亂早一天平息與緩幾天平息,後者更符合他的政治利益。
最好是趙王兵敗或者平叛不力,再由他來挂帥出征,那是最好不過了。
至于這中間的國家利益損失、老百姓流離失所,不過是細枝末節,都不在東宮的考慮之内。

  對于東宮的盤算,皇帝心知肚明。
隻是皇帝也無可奈何,東宮太子李豫文武兼備,累立戰功,在朝中的威望很高,在他的兒子當中無人可及。
李豫登高一呼,追随者衆。

  皇帝向李泌投過深深的一瞥。

  李泌知道皇帝的心思――這場朝會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反正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一念及此,李泌就當機立斷轉達皇帝的授意,他出班高呼道:“陛下,既然朝廷對于出兵還是不出兵争議不下,不如暫時擱置,容後再議。
此刻夜已深,陛下操勞國務,龍體疲倦需要休息,還是保重龍體要緊。

  本來還在争執不休的朝臣一聽,頓時啞口無言,紛紛閉住了嘴巴。
皇帝的龍體是最重要的,誰敢提出反對意見?

  皇帝剛要順水推舟,結束朝會,卻聽李豫緩步出班,向皇帝拜倒了下去:“父皇,兒臣有話說!

  皇帝皺了皺眉,沉聲道:“皇兒還有什麼話說?
講吧。

  李豫朗聲道:“父皇,調撥隴右、河西兵馬入關之事,沒有繼續商議的必要。
目前我大唐多數兵馬已經聚集在河南河東一線,後防空虛。
隴右河西僅存兵馬,号稱十萬,其實不過七萬八千人。
西域各族、回纥、漠北蠻夷若無大軍坐鎮,一旦蠢蠢欲動,或者趁火打劫,騷擾我西北邊陲,則大唐危矣。

  “隴右、河西兵馬堅決不能動。
而二弟麾下,兵馬達三十萬。
而安慶緒殘兵敗将隻有兩三萬人,加上河東的史思明所部,統共不足二十萬。
以我大唐三十萬精兵強将,若還不能剿滅殘餘叛軍,這隻能說統帥、主将無能,不論其他。
兒臣請求父皇,兒臣願意率東宮衛率三千人增援洛陽,統帥我三十萬大軍進攻河東,一舉将叛賊剿滅!
兒臣願意當着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立下軍令狀,若不功成,甘願自除太子之位,不再理政!

  李豫言辭慷慨,氣勢如虹。

  衆臣吃了一驚,都紛紛用複雜震驚的目光望向李豫。

  李泌和杜鴻漸迅速地交換了一個複雜的眼神,不由暗暗搖頭。
李豫直接質問趙王統兵不力,試圖重掌兵權,若是讓他如願以償,後果不堪設想。

  而另一方面,朝中對于趙王李系一段時間以來的平叛,也頗有微詞。
很多人認為,趙王統率三十萬大軍,麾下又有郭子儀李光弼等當世名将,可以說是彙集大唐大半的軍力,尚且沒有對叛軍形成有效的圍剿,他這個兵馬大總管,實在不能說是稱職。

  隻不過因為趙王畢竟是皇帝次子、趙王殿下,朝臣縱然心裡非議卻也不好捅破這層窗戶紙。

  李豫此番公開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無疑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附和連聲。
反正是皇太子指責的,他們不過是附和附議罷了。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