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酒足飯飽後,微醉的幾人一邊吹着習習的涼風,一邊在馬路上慢悠悠的往燕大走着。
王根基低着頭,跟在隊伍最後面,不知在想些什麼。
畢齊在最前面和顧律并排走着。
“最近再看些什麼書?
”顧律低頭笑着開口問道。
“《黎曼-芬斯勒幾何基礎》、《卡拉比-丘流形和相關幾何》……”畢齊一口氣說了好幾本書的名字。
顧律點點頭。
“不錯,這幾本書都是幾何學各自領域比較知名的幾本書,吃透這幾本書,面對一些不太棘手的幾何學問題,你皆可以從容應對。
”
“不過,記住一句話,欲速則不達。
你現在還在打基礎的階段,地基一定要牢固了,否則大樓建的再高,倒塌也隻是轟然一瞬的事情。
”
顧律這是要讓畢齊放慢一下啃書的速度,沉澱積累。
畢齊沉思後點點頭,一副頗為受教的樣子。
不得不承認,畢齊自認為他确實有些操之過急了。
在上個課題項目研究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後,就通過瘋狂的啃書進行彌補。
雖然新知識學習了不少,但一點都不紮實。
畢齊現在才大一。
目前,紮實基礎才是正事,至于學習新知識,後面還有的是時間。
“對了老師,你什麼時候開新項目啊?
”畢齊突然問了這麼一句。
“過段時間吧。
”顧律輕聲開口。
剛剛趕進度完成BAB猜想的證明,顧律确實休息一段時間。
而畢齊和馬正軒,同樣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這次項目期間的收獲。
所以說,短時間内,準确的說是在國際數學家大會閉幕前,顧律是不會開始新課題的研究的。
除非,有意外的情況發生。
比如說,靈感突然而至。
“這樣啊!
”畢齊失落的歎口氣。
不得不說,課題研究雖然又苦又累,但事後畢齊又很是享受那種感覺。
畢齊還想再在顧律手下進行新課題的研究呢?
但現在看來,短時間内是沒那個機會了。
見畢齊失落的樣子,顧律不由好笑,“上個課題項目學到的知識全部消化了嗎?
沒有的話,就老老實實的消化吸收。
”
“那麼喜歡研究課題,可以,等你基礎打牢固了,課題任務絕對會多到讓你後悔說出今天這句話!
”
…………
次日。
吃完早飯,顧律慢悠悠來到跨校合作交流項目所在的創新實踐基地。
自從該跨校課題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結束之後,顧律就沒有再來過這邊了。
仔細算下來,差不多已經有小半個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一直是金陵大學和江浙大學的兩位教授輪流過來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工作。
顧律為了趕BAB猜想的進度,幾乎是忘記了這件事。
對此,顧律很是不好意思。
于是,顧律和金陵大學的江浙大學的兩位教授商量了一下,由他負責接下來一段時間該跨校課題組的指導工作,讓兩位教授休息幾天。
所以今天一大早,顧律就來到該跨校課題組所在的辦公室。
顧律是有辦公室的鑰匙的。
本以為這麼早,辦公室應該沒有人。
可是顧律一擰門把手,發現門并沒有鎖住。
“裡面有人?
”
顧律輕聲推開門進來,視線在辦公室内掃視一圈,最後落在一個趴在桌子上的嬌小身影身上。
“這是……包梓?
”
顧律一眼就認出,趴在桌子上的這個嬌小身影,正是大師兄包松全的女兒,包梓。
顧律走進看了一眼,發現包梓同學正緊閉着眼簾,圓乎乎的包子臉枕在胳膊上,陷入美夢當中。
她這應該是一晚上沒回去吧。
顧律無奈搖頭笑了笑。
顧律拿起一個紙杯,接了杯水,拉過一把椅子來坐在包梓對面。
或許是腳步聲驚動了包梓,包梓身子動了動,接着在迷迷糊糊中醒來。
“唔~~”
包梓擦了擦嘴角的口水,擡頭,惺忪帶着懶散倦意的的目光落在顧律身上。
“老,老師。
”
包梓話語一滞,顯然是沒有想到顧律會出現在這。
顧律淺淺的抿了口水,關切的笑着問道,“昨天晚上沒回宿舍?
”
“唔?
”包梓的意識還沒有清醒過來,愣了一下才點點頭回答,“昨晚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沒注意時間。
”
“不過沒想到想着想着就莫名其妙的睡着了。
”包梓小聲嘀咕了一句。
“是這樣啊!
”顧律摸着下巴輕輕點頭,“那你說的那個問題想明白了嗎?
”
包梓搖搖頭,垂頭喪氣的樣子,“并沒有。
”
“不過……”包梓眼前一亮,大眼睛亮晶晶的望着顧律,“老師,我聽我爸說,你是普林斯頓的博士生?
”
對于包松全将自己的事情告訴包梓,顧律并不意外。
“沒錯。
”顧律直接承認。
“那你一定能幫我解決這個難題吧!
”
“應該沒問題。
”
“我遇到的那個問題是這樣的,在……”
包梓話剛說到一半,就被包梓擡手打斷。
“還沒來得及吃早飯吧?
”顧律笑眯眯的開口問道。
“嗯。
”包梓下意識的點點頭。
“不吃早飯可是一個壞習慣。
”顧律指了指門口,“先去吃早飯吧,回來之後,我們再讨論你說的那個難題。
”
“唔~好吧。
”
包梓去吃早飯了。
顧律起身坐到包梓原來的位置上。
接着,視線落在面前的那一摞排列整齊的草稿紙上,上面用工整秀氣的字體寫着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和符号。
《變量為二次型的除數函數和自守L函數傅裡葉系數均值問題》,這是該跨校合作項目的課題名稱。
之前就說過,該課題可分為兩大部分,即變量為四元二次型的相關問題以及該問題的幾乎相等問題,以及變量為三元二次型的自守L-函數傅裡葉系數均值問題。
在那次會議之後,課題組的六人很快就完成了任務的分工。
課題第一部分,由金陵大學的羅宇,燕京大學的牛子林,以及另外一位金陵大學的同學負責完成。
而課題第二部分,則由燕京大學的包梓,以及另外兩位江浙大學的同學攻克。
由于課題兩部分相互之前的邏輯關聯很小,因此這樣的分配任務的方式很合理。
包梓,作為課題第二部分理論框架的提起人,在攻克課題第二部分的三人當中,隐隐占據着主導者的角色。